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活塞的設計。
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,只是簡單的設計肯定會讓活塞磨損嚴重,使用就可能出現問題,另外,知道連續的小活塞技術難度也很高。
孫磊原本的設計中,并沒有對活塞的細節設計。
這方面還需要咨詢材料專家。
趙奕馬上找來了李榮茂和張洪濤,為了能有更多的想法,他把機組所有人都叫了過來,群策群力的思考解決方法。
其他人都不是專業的,只能憑空想象的去說,但外行人的思維不受限,也許能有更好的想法。
這次立功的是周慶。
周慶可不懂什么活塞原理,也不懂復雜的材料問題,他說出了一個很奇妙的想法,把活塞設計成一個類似擠壓海綿的東西,“如果壓力太大,肯定會把海綿撐起來,撐到一定程度,空氣就能沖過去。”
“否則就出不去!”
這個想法說出來馬上遭到了材料專家的否定。
張洪濤非常肯定的說道,“沒有這種材料,只要能被壓力撐起來,肯定是透氣的,否則就等于是氣球,不透氣,一旦透氣就破了。”
“如果有的話,市場上就能看見這種類型的活塞了。”
周慶低聲嘀咕了一句,“我只是說說想法,趙院士都說隨便發表意見……”
趙奕沒有直接否定,而是擰起了眉頭,他覺得周慶的想法很新穎,材料方面確實是不支持,但可以設計的更復雜一些,比如把活塞的部分變成多孔形態,里面添加橡膠、樹脂類的材料,壓力過高的時候,擠壓橡膠、樹脂在孔洞里運動,露出通往排風口的通道。
當壓力不足的時候,橡膠、樹脂會在另一側壓力的擠壓下重新回歸原位。
這個設計可以把壓氣機不同級的部分,用小孔連接在一起,但中間肯定是不通暢,被橡膠、樹脂類材料堵住,因為兩側的壓力不同,差別過大的時候,橡膠、樹脂類材料就會改變位置。
比如,左側是10kpa(pa,壓力單位),右側是20kpa,差距就是10kpa。
小孔中間的材料就會改變位置,并露出一側通往排風口的通道。
左側是2kpa,右側是7kpa,差距就只有5kpa,中間的材料也會改變位置,但并不足以露出通往排風口的通道。
這種小孔類的設計,一個肯定是不夠的,也許需要十幾個,才足夠釋放排出高壓氣體。
當然還是要看小孔的寬度。
趙奕思考了許久,忽然開口道,“我覺得周慶的想法可以,我們可以這樣設計……”
他簡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所有人仔細的聽著,越是聽越覺得驚訝,孫磊都驚的張大了嘴,忍不住喊道,“趙院士,你真是太天才了!”
其他人也跟著說道,“這個設計真是絕了!”
“您參考的是周慶的想法?我怎么感覺完全不一樣?兩者有什么關系嗎?”
“這個活塞設計真是高科技了,而且還正巧能用在壓氣機上……”
“趙院士果然是趙院士!”
“讓其他發動機組聽到您的想法,我估計他們會驚爆了眼球!”
“……”
在一大堆吹捧的聲音中,趙奕很淡然的露出了微笑。
其實有的時候,他也真心想低調一些,表現的太天才就脫離群眾了。
但是,沒辦法!
天生就聰明,能怎么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