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奕倒是覺得李仁喆繼續讀研,其實并沒有多大意義,因為他沒什么做科研的天賦,專業課成績就能說明問題了,與其繼續讀本專業的研究生,還不如出去闖闖改走其他路線。
比如,當兵。
李仁喆的體格很不錯,年紀也只有二十二歲,大學畢業去當兵,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或許隨便找個工作也可以,他不是那種非常有上進心的人,有個平凡的人生也會很幸福。
趙奕享受了一陣子大學生活,再想繼續享受都沒有了,因為時間進入到了假期,其他學生都回家過年了,但他卻沒辦法離開首都,不止是科研上的事情,還有一些大會要參加。
首當其沖的就是年底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。
國內每一年都會舉辦科學技術獎勵大會,今年的時間和去年差不多,也是掐著年前的時間點舉行,大會前獲獎消息差不多都出來了。
趙奕再次獲得了自然科學一等獎,獎勵內容是費馬猜想的證明。
當聽到科學院那邊傳來的所謂‘小道消息’,趙奕都感覺沒什么興趣了,又是自然科學一等獎,獎勵的原因又是數學成果。
有什么意義呢?
他已經憑借三維震顫波形圖、哥德巴赫猜想,拿到過兩次自然科學一等獎,再拿到一次實現了三連冠,大概也就是創造了獎項記錄?
大概是這樣。
趙奕不覺得有多大意義,但其他人倒是很興奮,好多人都提前對他表示祝賀,但趙奕是真的沒有多大性質,甚至大會開始前都有些沒精神。
等到了頒獎大會舉辦的禮堂后,他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靜靜的等待著大會開始。
時間還早。
一個個參會成員‘走街串巷’的到處打招呼,大會開始前仿佛成了交際時間,也有不少人過來和趙奕打招呼,說上幾句研發、得獎的事情。
趙奕只是微笑應對著。
“趙院士啊!恭喜,第三次獲自然科學獎!”身后又傳來一個聲音。
“謝謝。”
趙奕下意識的說了一聲,回過頭頓時變得熱情許多,因為他認出說話的是程哲敏院士。
程哲敏是科學院老院士,八十出頭的年紀已經處在辦退休狀態,同時,他也是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的主席,也是科學技術獎評審的委員。
趙奕不知道獎項具體是怎么評選的,但程哲敏肯定是繞不開的人之一,他馬上程哲敏的衣袖,抱怨的說道,“程院士啊,我連續三年拿了自然科學獎,還都是數學成果,明年是不是該換換了?”
“打個商量?”
“您看我在計算機、生物、物理等領域都有成果,不一定非是數學吧?就算還是自然科學獎,也換個其他領域的成果?”
“……”
程哲敏半張著嘴愣愣的看著趙奕,他活了八十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,有人竟然抱怨連續拿到自然科學一等獎,還抱怨全都依靠的是數學?
不是數學,難道還是……
“咳咳……好像是可以啊!”程哲敏仔細想想趙奕的成果,忽然發現沒辦法繼續說了,生物醫學、計算機領域就不說了,趙奕在物理研究上證實了希格斯粒子,是被國際物理界肯定的大成果,論級別和影響力也足以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。
“好吧!”
程哲敏苦笑道,“明年看看,也許就變成最高科學技術獎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