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臺機器人和趙奕的那臺有些相似,也是滾輪走動的方式,并且有兩個很先進的機械手臂,同時擁有動態距離識別、顏色識別、高端的自動避障等功能,但機器人多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能:語言交互。
如果放在幾年以后,大多數電子產品都帶有個語言交互功能,現在則還是很高端的,受限于算法、語言等限制,多數頂尖技術的公司,最多只能做到‘語音識別’,也就是把語音轉化為文字。
這一步想做到容易,想做好可不容易。
錯誤率是個問題。
一些公司做的語音識別錯誤率超過百分之二十,就等于幾乎是不可用,因為有些人普通話發音并不標準,使用語音識別錯誤率就會出奇的高,根本就到了無法使用的程序。
宇圖機器人展示的機器人,語音交互功能還不錯,他們也無法做到極低的錯誤率,但也比絕大部分公司強,發布會上展示的機器人,把解說的員工說出了幾句話,全部展示在‘臉上的屏幕’里。
這引起了現場的熱議。
隨后就進入到下一個測試,就是試圖讓機器人理解人類說話表達的意思,直白來說就是‘捕捉關鍵字’,讓機器人直接回答,或者去網絡上搜索答案。
比如,“你吃飯了嗎?”
機器人直接回答說,“我是機器人,不需要像人類一樣吃飯。”
比如,“你買火車票了嗎?”
機器人馬上搜索和‘火車票’相關的內容。
等等。
這些最簡單的語音交互功能,放在現階段還是非常高端的,就連趙奕都感到有些驚訝,不得不感嘆時代發展真是快。
想當年剛穿越過來的時候,買個手機都顯得非常高端。
現在都出語音交互了?
“不對!”
“是我帶來的影響!”
趙奕馬上意識到了問題,時代發展速度確實快,但其實也只還在3G時代,甚至3G也只是剛剛普及,語音交互相對就出的太早了。
宇圖機器人團隊能快速發現到現在,拿出這樣高端的研發成果,和他自己提供的技術、源代碼和路線也是分不開的。
雖然只是偶爾關注一下,說一下該怎么研發、往哪個方向做研發,但他說的都是‘最正確的路線’,任何有潛力的研發團隊,一直沿著‘最正確的路線’走,發展速度肯定都非常可怕。
不走彎路,比能力更重要!
大多數研發都要走很多的彎路,才能找到正確的那條路繼續走下去,然后又會碰到彎路,就這樣慢慢一點點的向前,也許碰到障礙還會后退,能力再強速度肯定快不來。
但哪怕是個‘烏龜’慢悠悠的爬,也肯定比兔子更快的爬出迷宮。
所以,他的引導才是關鍵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