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對撞機項目需要參照正負電子對撞機,當年首都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造價,占據國內GDP的百分比在萬分之三點六以下,新的對撞機項目也必須如此,考慮到‘百億’為單位的造價,建造就肯定不是現在了。
“GDP達到百萬億級別,對撞機項目就不會讓經濟產生負擔。”
這是詹剛的判斷。
目前,國內GDP在十萬美元上下,換算成人-民-幣大概是七十萬億,距離百億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但只要經濟正常發展,過上七年、八年,最多十年,GDP肯定會超過百億人-民-幣,到時大型對撞機項目,就不會對經濟造成任何負擔。
……
會議結束了。
大型對撞機項目的討論,最終也沒有確定結果,但不確定本身也是結果,參會的人差不多都知道,項目見到也只是時間的問題。
那些支持建造大型對撞機的人,肯定希望時間越早越好,不支持的則希望繼續拖延。
好多人也會私下的討論。
趙奕在會議上的發言,也就被傳了出去,第二天他參加軍-工會議的時候,就被一大群院士教授圍住了。
這些人都是來送上贊揚的。
如果拋開了物理學術圈子,外面的學者對于大型對撞機建造,一致持有反對態度,只不過他們不是物理研究者沒有發言權。
其實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,因為大型對撞機項目投入太多,國內的科研投入經費是有限的,大型對撞機項目占據了大部分,其他領域的研發經費肯定會被擠壓。
這是必然的。
哪怕拿出額外的經費投入到大型對撞機項目,也肯定不會是全部,能有一半兒額外投入就不錯了,對撞機項目占據‘百億’,其他領域的研發都需要‘縮衣緊食’了。
彭恩貴是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研究員,也是國內合金材料研發的頂級人物之一,他也受邀參加軍-工研發會議。
這次彭恩貴見到了趙奕。
雖然兩人還是第一次見面,但彭恩貴認為他和趙奕算是‘神交已久’,并且還鬧得很不愉快,讓他和團隊兩、三年努力付之東流,還把他的得意門生李榮茂挖走了。
他們的關系不能說勢同水火,也肯定不怎么和諧。
但是,一碼歸一碼。
在大型對撞機項目建造的問題上,他們默契的達成了一致。
彭恩貴也圍在了趙奕的旁邊,他面對趙奕時心情很復雜,但覺得還是必須展露出前輩風范,讓發生的一切成為過眼云煙,他主動和趙奕握手,感嘆道,“我聽說了你在會上的發言,說的實在是太好了。現在咱們國家還沒有到建造對撞機的時候。”
“那么大的投入,必須要謹慎再謹慎,必須要有研發目標……”
他連續說了一大堆,表現的非常親切,就好像和趙奕是朋友。
趙奕只是聽著不斷點頭,還補充著評價,“您說的很對。”
“沒錯!”
“就是這樣!”
最后趙奕實在忍不住問了一句,“冒昧的問一句……非常冒昧,您是……?”
“——?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