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空集團總部。
劉建昆正在辦公室里接待來訪客人,是沈城飛機研究所的設計師楊聰。
楊聰是國內著名的飛機設計師,著名的H-6轟炸機就出自他的手筆,殲擊機系列也設計過參考蘇國戰斗機的J-11B,最近則是在為J-15艦載機設計修正努力。
J-15融合了J-11B的技術,設計初就考慮到彈射器起飛的問題,未來準備裝載到國產航母上,而早在兩年多前,J-15就完成了首次試飛。
但是,組裝完成的首架飛機試飛,并不代表取得了成功,試飛依舊只是實驗性質,會根據試飛的效果繼續對設計進行調整。
楊聰正在做這個工作。
作為國內著名的飛機設計師,并且一直在為修正設計努力,楊聰很清楚的知道戰機設計的難度,相比重型轟戰機來說,殲擊機需要非常的靈活,還要不斷擴大作戰能力,最好是擁有更加全面的能力。
比如對空、對地,信號戰等等。
只有擁有了這些能力,才能讓戰機成為單獨的作戰單位,殲擊機使用的目的也是如此,每一臺殲擊機都可以說,是一個獨立的空中作戰單位,因為作戰環境、戰斗需求等因素,其他作戰部門也無法給予太多的支持。
需求高,設計就復雜。
楊聰設計的J-15艦載機,參考了大量戰機的數據,參考最多的和蘇國戰斗機相似的J-11B外,還包括世紀初從烏國獲得的一架T-10-K-3,好幾種戰機的設計方案了然于胸,才能慢慢一點點的修正方案。
現在楊聰來找劉建昆,也是需要航空集團支持,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進行設計改動實驗,他有兩個位置的設計不確定,需要按照設計把戰機造出來,試飛一下看數據才能確定。
這個過程肯定要消耗不少資金,耗費好多的人力、物力,同時還有一定的風險。
所以楊聰必須要得到劉建昆的支持。
劉建昆正在聽著楊聰談起設計問題,也頻頻的跟著點頭仿佛是認可他的說法,但心里還是有些拿捏不定,因為對設計進行實驗,需要多耗費三千萬以上的資金,三千萬資金聽起來不多,但只是為了實驗設計中的一個小方案,就需要進行慎重的考慮了。
但是劉建昆也沒有直接拒絕,他需要耐心的聽完所有內容,才能和其他人一起做出決策。
兩人正談著的時候,助理突然敲響了門,站在門口看過來,“劉總,打擾一下。”
“怎么了?”
劉建昆有些不耐煩道,“沒看我正在和楊教授談事情嗎?”
助理猶豫了一下,還是走進來小聲道,“下面收到了一個設計驗收申請。”
“什么驗收申請?”
“趙院士的。”
“趙院士?”劉建昆重復了一下,隨后擰住眉頭問道,“趙奕院士?”
“對。”
助理點頭道,“趙院士發過來的,戰鷹-1設計申請集團驗收。”
“……”
劉建昆微張著嘴沒有合攏,呆愣了好半天才確定的問道,“趙奕院士?戰鷹-1設計?戰鷹-1?你沒聽錯嗎?”
助理有些無奈,“我反復確認了好幾遍。”
劉建昆深吸一口氣點頭道,“這樣吧,你讓他們把申請報告直接發到我郵箱,然后再打印一份裝訂好過來,正好楊教授也在……”他說著看向楊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