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戰鷹-1的設計究竟怎么樣不清楚,但找一大堆專家來認真論證,肯定是沒有壞處的,面對五代機的設計方案,必須要嚴謹、再嚴謹。
……
沈城飛機研究所。
李建明正對著J-31的設計圖紙,仔細思考著發動機的方案問題。
半年前,航空集團的會議上,WZ-A1設計瞄定了J-31,李建明對WZ-A1的性能很滿意,但WZ-A1畢竟還只存在于理論中,他必須多方面的考慮,比如差一些的WZ-A2,也勉強能支持J-31的運行。
WZ-A2的參數性能比WZ-A1低,但參數低一些可能就意味著更穩定。
李建明思考的倒不是用什么發動機,因為有了全新的發動機設計,發動機的可選項就比較靈活,他思考的是‘單發’還是‘雙發’問題。
J-31最開始的設計是‘雙發’的,也就是帶兩個發動機,兩個發動機一起運行,能提供的推力更大一些,有一個發動機出問題,另一個也能支持戰斗機正常運作。
現在有了WZ系列發動機,性能是絕對夠用了,就可以考慮‘單發’問題。
‘單發’有個好處就是輕便,輕便也就意味著更靈活,讓戰斗機的加速更快、加速更快,外形設計上也能有更多選擇。
“但還是要看發動機的穩定性。”
李建明思考著,“看來必須要同時拿出個‘單發’方案,只是重新出一個方案,需要的時間很長……”這是苦惱的地方。
好多人都等著J-31設計出臺,但等來等去都等不到。
李建明也感覺很有壓力。
這時,門口傳來了喊聲,“李主任!李主任!去所長辦公室開會,好像很緊急。”
李建明聽罷馬上過去了。
等到了辦公室以后,他就知道發生了什么,馬上驚訝的大聲喊道,“你說……戰鷹-1設計申請驗收?戰鷹-1?就是趙院士那個?”
“對,集團那邊是這么說。”
“不是開玩笑吧?據我所知,趙院士是不想等J-31設計,所以才決定帶隊設計戰機。我看,就是玩鬧,這么快就出來了?航空集團還配合著,來個正式的驗收?”
其他人都只是聽著。
在李建明來之前,他們就討論過來,還和航空集團反復確認過,是總經理劉建昆打來的電話,肯定是沒有問題的。
同時。
他們也理解李建明的心情,WZ-A1瞄定是J-31,結果趙院士不愿意等時間,希望快速生產樣機,就組建了戰鷹特研小組,申請獨自帶隊設計五代機,等于是想‘繞過’J-31。
這個事情傳出來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趙院士是在‘賭氣’。
結果呢?
現在才過了半年時間,戰鷹-1就申請設計驗收?
別說驗收是否能通過,后續還要修改多少次,才能定型準備制造樣機,就只是申請驗收并得到確認,設計進度就已經超過了J-31。
那么,J-31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