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發現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,付出好幾年的努力,結果被一個外行人,只用了半年就超越了,內心出現是什么樣的感受?
現在李建明就在感受著,他知道戰鷹-1完成設計,提交申請對設計進行驗收,航空集團還鄭重其事的組織審查組,對設計進行審查的時候,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愿意相信。
“不可能的!”
“半年就完成了設計,飛機設計哪有那么容易的?還五代機的設計?五代機有什么性能,到現在還存在爭論,直接說就是五代機?”
“現在最高有含金量的設計就是四代機,國內短時間不可能出現五代機,最少幾年內不可能,連設計都不可能!”
這是李建明的心里話。
雖然李建明一直都在設計J-31,但因為集團內部對于五代機參數要求過高,甚至有些***式的和F-35相比,他根本無法完成設計工作,每一個部分的設計都要考慮很多因素,都需要仔細的斟酌再斟酌。
WZ-A1、WZ-A2發動機設計的出來,讓李建明看到了一點希望,發動機性能跟的上,設計的戰斗機性能也會有質的提升,但是想一口氣吃個胖子還是不可能,他覺得J-31的設計,最少還需要一、兩年,才能真是申請設計驗收。
那時候的設計也不會很完善,而是要說服一些人,降低對五代機的性能要求,比照F-35是不現實的,但只要有了高性能發動機支持,達到四代半戰機以上希望很大。
這是李建明的判斷。
現在聽到說戰鷹-1設計申請驗收,他就有些不能接受了。
“也許只因為是趙院士?”
“集團高層覺得應該慎重對待,而不是戰鷹-1設計有多好?”
“對啊!”
“應該是這樣!”
李建明覺得找到了真相。
事實上,和李建明有類似看法的人有很多,尤其是沈城飛機研究所、武城飛機設計研究所,兩個研究所專業從事飛機設計工作,對于高端殲擊機設計的難度自然很清楚。
這不是解數學題,而是要超越國內現有的資料、設計技術,跨越式的去完成出更高一代的設計,他們沒有過渡階段的資料,沒有相關的經驗,直接完成跨越式的設計,不要說什么難度了,認真想想就覺得不可能。
更何況……
半年?
“開玩笑吧?”
“除非是真見到了設計,否則我絕不相信這種事情。”有些人斷言說道。
一些同事的說法讓李建明心里安穩許多,站在自身角度來講,他可不希望看到一套華麗的五代機設計方案。
那代表了他的失敗!
其實李建明心里還是期待看到一些東西的,他和楊聰的感覺一樣,覺得設計完善是不可能的,但對趙奕的研發能力,持有絕對的看好態度,他覺得趙奕參與了飛機設計工作,設計也許就會有什么亮點,也許就是這個亮點,引起了集團高層重視?
正因為如此,李建明決定親自去看看。
當所長說起了派人加入審查組時,李建明直接舉手決定要去,他還說了一句自嘲的話,“我去吧,同設計五代機,就算是輸也要輸個明白。”
雖然嘴上是這么說的,有多少真實度就很難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