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算法,只要弄明白了核心算法,涉及到具體的代碼,其他只需要知道功能、大致瀏覽一下,一個個算法包則是運行調試,結果沒問題就可以了。
劉賀敏輕抿了口茶水,把郭金華帶到了辦公室,就開始詳細的講解起來。
很快,鄧敏容也來了。
郭金華和鄧敏容一起聽起了劉賀敏的講解,他講的是各個算法包具體的作用,哪些算法包構成了核心算法,以及核心算法具體是怎么運行的。
可以舉例簡單理解。
比如,智能控制系統是一頭大象,源代碼就是大象全部組成,細化到每一個細胞的結構、功能,再組成各個器官等等。
核心算法就是大象身體內部的各個系統,有血液系統、消化系統、神經系統等等。
驗收組不需要搞清楚細胞是怎么構成的,但必須要知道核心算法的具體原理,但因為算法難度太高,他們根據報告也只能知道,大象有四條腿、一個大鼻子、兩個忽閃忽閃的耳朵等等。
這些外在的報告中都有介紹,但牽扯到內在的系統,報告不可能全部詳細的寫出來,有些內容還是要靠個人理解。
現在劉賀敏就在闡述大象的內部系統構成,但他知道的也只限于‘哪一部分是消化系統’、‘哪一部分是神經系統’等等,具體消化系統、神經系統是怎么構成的,他就完全不知道了。
盡管如此,劉賀敏的講解也讓郭金華、鄧敏容驚為天人,因為他們研究了很長時間,也只理解到那些算法包是核心算法,并沒有能劃分的這么細致,沒想到劉賀敏來了僅僅兩、三天,就已經搞懂了核心算法的大體工程。
“不愧是信息學院士啊!”
郭金華心里感嘆著,“僅僅兩、三天時間,比我們研究很久了解的還深入。”
鄧敏容也想著,“劉院士果真有水平,怪不得劉總親自到軟件所去請人。”
“按照這個速度來說,整體驗收也不了多長時間了。”
郭金華、鄧敏容對劉賀敏的能力水平,都可以說是心服口服,他們索性也完全放開了,開始問起劉賀敏一些算法包的設計、功能問題。
這些都是他們理解的時候碰到的問題。
正常拉說劉賀敏能理解到這個程度,肯定已經完全弄懂了其他算法包的問題,但事實和想象的不太一樣。
當他們問起的時候,劉賀敏總是推說,“我還沒有研究這個……”
“那個也沒研究……”
“不清楚。”
“能理解、能理解!”郭金華、鄧敏容沒問出個結果,心里也感到很奇怪,“劉院士都知道核心算法的功能,為什么會對一些普通的算法包不了解呢?甚至有些好像沒看過……”
“有點不太對吧?”
郭金華和鄧敏容對視一眼,出了辦公室談了幾句還是琢磨不透。
樓下,三層。
戰鷹-1的常規設計驗收組,工作進展非常的順利。
常規設計驗收組的名義負責人是劉建昆,實際負責人則是楊聰、李建明以及孫夢飛,三個人都是國內最頂尖的飛機設計專家,他們加在一起可以說,就是國產戰機的半邊天,足以見得劉建昆以及航空集團,對戰鷹-1設計報告的重視。
在一段時間對報告、詳細設計書的研究后,他們都對戰鷹-1有了細致化的了解,剩下的就只是各部分計算、論證工作。
比如,襟翼。
襟翼的設計需要計算的是,襟翼在平展時能給戰斗機提供的向上動力參數,以及各狀態本身設計會造成的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