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方面,袁海濤團隊的人很有發言權,他們中好多參與過昆侖發動機的測試,不要說是一號機第一次測試,二號機搬到動力工程實驗室前,都還沒有解決最高功率出現問題的情況,二號機測試的時候,就干脆不做最高功率測試,以防發生什么嚴重事故。
當發動機運轉一段時間后,所有人都看向了站在中間的趙奕。
趙奕很淡然的揮手指揮道,“啟動最高功率!”
所有人的心都跟著提了起來。
“轟!”
隨著工程人員調整風速和輸油控制,發動機頓時發出了巨大的轟響聲,轟響聲持續了有一分多鐘。
趙奕這才指揮道,“可以了。”
工程人員馬上把參數降下來,發動機的轟響聲也跟著慢慢降下來。
下一步是‘高減速’測試。
‘高減速’測試是模擬戰斗機快速減速的情況,WZ-A1的設計是幾乎停止了輸油,把壓氣機內的高壓氣體通過孔道,釋放到噴氣口形成一定的動力,同時保證飛機各部件的正常運轉。
這個方式的好處在于‘節省燃料’,另外,主噴氣口不工作才能最大的實現減速,也能提升戰斗機減速時的靈活性。
‘高減速’測試,就不怕出現什么大問題了,主要就是在測試過程中,得到發動機運行的各項參數。
剩下幾個項目都是如此。
讓發動機模擬空中各種情況運行,過程中測試發動機提供的推力、各部件的溫度等,同時記錄輸油速度、風速等數據。
這些數據就是測試想要得到的。
發動機完成的過程就是讓各項數據,爭取達到一個最完善的平衡點,也就需要調整各部件的性能,爭取讓它們運行的更加協調。
當然了。
這是發動機沒有大問題的情況。
如果某一個測試環節,發動機出現了熄火,或者提供的推力異常降低、升高等情況,就不僅僅是協調部件性能,還需要把問題解決掉。
昆侖發動機之所以完善速度慢,就是因為總是出現各種大問題,每一個大問題的出來,光是找出問題去論證,都需要很長時間。
半個小時很快過去了。
等最后一項測試結束,趙奕也果斷的指揮宣布,“就到這里吧!”
負責控制的工程人員馬上停止輸油,發動機運轉了一段時間后,轟響聲漸漸停了下來。
趙奕左右看了看,帶著微笑鼓起了掌。
“呼啦~~”
所有人馬上都跟著鼓起了掌,同時也興奮的議論起來,“這是第一次測試啊,太完美了!”
“沒看到任何問題!”
“到最高功率的時候,我的心都感覺要蹦出來了,都害怕忽然炸掉……”
“晦氣!別說這種話!”
“反正很成功呀!”
“我以前在昆侖組待過,參與過好幾次測試,每一次都能找到問題。我感覺,咱們剛組裝好的這臺樣機,已經比昆侖三號機還完善了。”
“真是不敢想象啊!”
“第一次測試就這么成功,我們的工作也很快了吧?你們估計多長時間能到試飛完?”
“三個月?”
“不用!兩個月足夠了!”
“我都說了昆侖發動機三號機,都沒這個完善,昆侖造三號機的時候,已經試飛結束了……”
“所以我覺得,現在就可以申請上測試機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