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就不一樣了。
第一次運行測試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巨大成功,‘上機試飛’的階段性成果,可以說已經近在眼前,完成這個目標是趙奕的成功,也同樣是整個團隊的成功,袁海濤以及其他人所有人都很有干勁。
很快。
趙奕拿到了運行過程中收集、檢測到的詳細參數,隨后馬上組織召開了內部工作會議,給每個負責的小組分配到了相應的工作。
現在戰鷹組的工作,就是根據運行測試參數,調整各部件的性能,以期讓各部件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,趙奕的工作就是設計制定最合理的方案,把每個部件的性能指標都設定好。
其他人的工作則是根據設定好的性能指標,對各個部件進行相應的設計調整。
然后就是制造或者改造。
有的部件有了新的設計,就需要制造廠那邊做改進,改進好以后再運送過來;有的部件可以在工廠里調整,來達到想要達到的效果。
趙奕很快把參數方案做了出來。
整個發動機組也跟著忙碌起來,好多工程師都參與到了設計的調整,因為只是相關性能參數的調整,而不是重新做新的設計,方案是很容易做出來的。
趙奕的工作就變成了查看方案報告,然后決定按照哪個方案去執行,或者在既定方案的基礎上做修改。
很快。
一個星期過去了。
各個部件的調整方案全部制定完畢,接下來該聯系制造廠的聯系制造廠,工廠這邊能直接修正了,就直接動工做修正。
發動機組操作間變得一片忙碌。
同時,戰鷹組也向航空集團提交了上機試飛申請,因為有好幾個有經驗的工程師,也包括袁海濤團隊,報告中直接標明了發動機的既定參數。
這時距離趙奕來工廠這邊的時間,剛好差不多是一個月左右,而距離既定的樣機組裝時間,也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而已。
袁海濤忙碌工作時,還不由得感嘆,“果然,趙院士就說過,用三個星期。”
“說三個星期,就是三個星期啊!”
“這次,我真是服氣了!”
……
戰鷹發動機組是航空集團最重要的及技術研發組之一,他們提交的報告、申請,馬上就被工作人員遞到了管理層手里。
在兩個小時以后,劉建昆就拿到了報告,臉上充滿了迷茫和不解,“上機試飛申請?”
“戰鷹組?”
“如果沒有記錯的話,他們研發的應該是戰鷹一型發動機?最高端的那款?趙院士領導的……”
“還有,我記得一個月前,好像有人說起過,戰鷹一型發動機快要組裝好了?”
劉建昆連著和助理說了好幾句,也不知道是真在和助理說,還是在自己念念叨叨著,他滿臉都是不可思議,主要因為實在太快了。
哪怕對趙奕的研發能力有信心,可發動機在一個月前剛‘快要’組裝完畢,都感覺沒有過多久時間,就直接申請試飛了?
“這效率有點……讓人擔心啊!”
劉建昆想了一下,干脆也沒有去打電話問趙奕,而是找到了派去戰鷹組的工程組負責人朱振,“戰鷹組怎么提交試飛申請了?”
他的語氣帶著疑問。
朱振則明顯非常興奮激動,“劉總,我們的研發進展真的是出奇的快呀!”
“非常成功!”
“難以想象的成功!”
“我到現在都以為是做夢,但是……”朱振用了一大堆形容詞,才轉到了重點上,“我們組裝完成的第一次運行測試就成功了,那時候就已經達到申請試飛的標準,還是趙院士說更完善一些再申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