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書林頓時非常的感動,他本來以為自己會‘丟了工作’,沒想到趙奕還是讓他留下來。
這可是個大禮啊!
戰鷹組也只是個飛機項目組,但戰鷹-1試飛很成功,肯定會受到最高級別領導層的重視。
那么項目組的所有人,尤其是項目組負責人,以及其他管理層、技術層,也肯定是被記上功勞。
在賀書林的眼里,趙奕等于是把功勞送給自己。
他完全沒理由拒絕。
事實上,賀書林一直在戰鷹組工作,還是非常有感情的,出于感情方面也希望留下來,繼續負責相關的工作。
趙奕就沒那么多想法了,他早就不在乎什么功勞不功勞,根本沒有考慮那么多,只是覺得賀書林適合,就讓他繼續負責戰鷹組。
然后,他就可以帶著輕松離開。
另一邊。
劉建昆回到了航空集團總部,他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,擰著眉頭思考了很久。
戰鷹-1成功完成試飛,下一步就是上報消息。
戰鷹項目組會上報,集團公司也會會上報,軍方那邊也許同樣會上報,也許高層領導已經知道了。
但是,接下來呢?
以后呢?
戰鷹-1試飛取得了完美的成功,接下來是進行一段時間的繼續完善,再找適合的時間進行性能測試。
等性能測試通過以后,還是繼續進行完善,直到戰斗機的各項檢測數據,能保證性能和安全性,就會開始討論生產、服役問題。
這是一般戰斗機的流程。
戰鷹-1的情況,并不在一般的行列內,試飛過程非常的完美,仔細回想一下,都覺得繼續進行性能測試,都沒有什么問題。
如果一切都沒有問題,很快就可以進入討論生產、服役的過程。
然后呢?
批量生產?
“不可能!”
劉建昆仔細一想就知道不可能,戰鷹-1的性能確實很高端,但成本實在是太高了,他仔細關注了一下,第一家樣機的成本,花費超過了十個億。
樣機花費肯定要高一些,但戰鷹-1有些部件,是不能夠快速進入批量生產的,也就是說,類似不能進入批量生產的部件,成本不會降低太多。
“那么總體上,生產二十架,平均每一架的成本,最少也要達到六個億以上。”
“六個億啊!”
“二十架就是一百二十個億,算上其他輔助設備,花費還要更高!”
“……”
劉建昆想一下成本覺得頭疼了。
目前被認定未來主力機的J-10戰斗機,也是一款中型戰斗機,裸機的平均成本不到兩個億。
一架戰鷹-1,相當于四架J-10。
雖然J-10戰斗機性能上,肯定和戰鷹-1無法相比,對空作戰差距肯定很大,真正投入到戰斗中,一架戰鷹-1也許能擊敗四架J-10。
但是,需求不是這樣的。
目前,國內并不需要對外作戰,即便是真正去作戰,對手也不可能是國際上的強敵,以J-10的性能,基本上已經過足夠了。
現在擁有最高端性能的戰斗機,生產出來肯定不是大批量服役,而是為未來考慮。
比如,國內第一家航母,都已經下水了。
如果等到生產出第二架、第三架,技術更加高端的航母,就需要高端的艦載機,也許就會考慮裝載戰鷹-1,目的也不是真正的作戰,大部分都是為了威懾對手。
在不充當艦載機、也不進行對外作戰的情況下,本土上的高端戰斗機,并沒有多大發揮空間。
當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