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記者們只采訪到了張薇,遺憾的沒有見到趙奕。
趙奕根本沒來。
他知道肯定會有很多記者來,就干脆呆在了家里,宅著渡過了一個上午。
但是,有的采訪還是接受一下比較好,比如,頂尖媒體的新聞組,下午的時候,趙奕就去了醫學中心,和實驗室的幾個研究員,一起參與了新聞組的采訪。
趙奕接受采訪時,說的都很正版,他談了談神經傳輸項目,說明觸覺研發的重要性,然后就說起了下一步的研發方向,“我看很多人都說,這個研究有很高的后續研發潛力、也有很大的經濟潛力,但這些,其實和我們實驗室無關。”
“我們的研究主要在理論、在機制、在基礎,后續就是在觸覺機制的基礎上,開拓另一個方向,比如聽覺、視覺,等等。”
趙奕簡單的說了幾句,都是和研究有關的東西,至于什么研發的潛力、經濟的潛力,外界早就分析的差不多,他說這些也不適合。
其他提問就交給實驗室的人了,他們都是希望能在鏡頭前露臉的。
趙奕接受采訪表現的還是非常低調的,他確實也沒有必要再高調,上不上電視根本就沒關系。
接下來的幾天時間,趙奕還是繼續宅在家里,躲一下外面輿論的風頭,過程中也打打游戲、聊聊天消磨時間。
他還在‘計算機技術交流群’冒了個泡,和熟悉的朋友們說了幾句。
晚上的時候,趙奕看到‘計算機技術交流群’,正在討論著一位群友的情況,是何金生,金湖大學教授。
何金生教授是老群員了,進群的時候還是副教授,后來用了幾年時間,就轉正成為了教授,任職金湖大學信息學院,同時擔任數據計算與分析實驗室的研究員。
何金生的情況可不怎么好,他最近查出了惡性腫瘤,確診為淋巴癌,而且已經進入了中期。
在各個類型的癌癥中,淋巴癌這種全身性的癌癥是最讓人頭疼的,可用的幾乎只能通過綜合性的化療,來減緩身體的病癥。
雖然查出來的時間相對還算早,但也是個令人絕望的消息,因為絕大部分癌癥,都是無法治愈的。
惡性腫瘤被手術切除,似乎是完成了治愈,幾年后復發的概率也非常大,而一旦復發就是全身性的,幾乎可以說宣判了死刑。
計算機技術交流群的群友們還是非常熱情的,他們討論的過程中,也說起了捐贈的事情。
好幾個群友都自發的捐款。
其中張震是最顯眼的,他財大氣粗直接接了個轉賬五萬的圖。
趙奕和何金生并不認識,但群里也說過幾次話,知道何金生的條件一般,也默默的轉了十萬過去。
癌癥的治療,就是個燒錢的過程,五萬、十萬真是很快就花完了。
趙奕還給何金生發了個消息說,“如果有治療費的問題,找我。”
一句話,夠了。
群友們完成了捐款以后,也開始討論起了癌癥的問題,一群專業學者就是不一樣,哪怕都是計算機、數學類的學者,討論的都是癌癥治療手段問題。
化療,自不用說。
有人說起了放射性化學切除腫瘤的方法;還有的說起了中子束硼化療法;最后還有人說‘免疫療法’。
‘免疫療法’被認為是最有效果,也是最為昂貴的。
現在國際上有一種免疫療法的手段,就是利用藥物引發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癌細胞。
這種療法被夸大到‘可以完全治愈癌癥’,不管是否能夠完全治愈,但效果肯定是很不錯的。
只是,很貴!
很貴、很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