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?”
趙奕不明白戴天慶想說什么。
戴天慶繼續道,“因為這種抑制作用,癌癥的免疫治療只能通過外部作用,比如,輸入特異性抗體,或者增強T細胞的應答,或者基因手段,但其他效果并不好。”
“如果是特異性抗體,國際上早就已經有研究了,而且已經有成熟的治療方案。”
這下趙奕明白了
戴天慶的意思就是,國際上已經有了人工制造特異性抗體的技術,在針對特異性抗體繼續研究沒有意義。
當然,肯定也有意義。
國內還沒有公司研發出成熟的抗體治療手段,研究出來還是很有經濟價值的。
趙奕聽得點點頭,說道,“我不是想研究特異性抗體的制造方法,而是想研究一種普惠性的標記手段。”
“啊?普惠?怎么可能?”戴天慶驚訝的張大了嘴。
趙奕理所當然的道,“如果不是普惠性,還研究什么?我直接資助他去國外接受治療不就好了?”
“……也對!”
這次戴天慶理解了趙奕的邏輯,但他心里還是各種不可能,因為癌細胞多數情況下,都不能被人體免疫檢測,每個患者的癌細胞也有不同,怎么可能研究出普惠性的抗體呢?
……
戴天慶的看法,也是絕大部分人的看法。
趙奕連續咨詢了兩個癌癥專家,得到回答都是,“不可能的。”
“特異性抗體只能針對患者去制作,癌細胞說白了就是人體細胞,只不過是發生了變異。”
“每個人的基因不同,變異后的癌細胞也不同,而且癌細胞還會快速變異,想研究普惠性的抗體,連方向都沒有,總不可能連人體細胞一起殺滅吧?”
“……”
在各種不可能的回答中,也有一些特別的回答。
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合作醫院,有個叫沈茜的腫瘤醫生,就思考著說道,“如果是做普惠型特異抗體研究,就只能從腫瘤細胞本身入手。”
“也許就有一點希望。”
沈茜說道,“我最近的研究就是,尋找人體免疫,針對癌細胞檢測所做出的的詳細應答機制。”
“只是……”
“暫時沒有任何進展。”
沈茜只是聽到趙奕詢問,以自己的理解說了幾句,實際上,她并不認為自己能帶來什么幫助。
她是腫瘤醫生,是偏重于臨床治療的,而不是理論、研究型的專家。
在過了五十歲以后,她所做的研究大多只是為了寫寫論文,而不是真的做出什么成果。
趙奕聽了沈茜的話,倒是收獲非常大,他覺得找到了方向。
這個方向就是研究人體免疫,針對癌細胞的應答機制,他不是確定研究應答機制,就能夠找到制造普惠性抗體的方法,但最少能夠完完全全的了解到,免疫系統針對癌細胞的反應。
在沒有確定方向的情況下,知道詳細的應答機制,也許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,而不像是現在,想做研究卻毫無頭緒。
所以趙奕思考了一陣子,就決定邀請沈茜醫生,和趙奕實驗室合作進行相關研究。
這個邀請讓沈茜有些不敢相信。
沈茜是很普通的腫瘤醫生,之所以能和趙奕說起腫瘤問題,主要是因為他所在的醫院和生物醫學研究所是合作伙伴關系。
趙奕詢問的大多是合作醫院的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