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介紹說道,“目前所擁有的核反應堆技術,比較成熟的都是用于艦艇的小型核反應堆。”
“大型核反應堆,我們的技術是不成熟的,差距還是比較大。”
“這方面,我們是從零開始研究的,國際上,也只有M國擁有成熟的大型核反應堆經驗。”
他指的是核動力航母。
國際上,擁有核動力航母就只有有限幾個國家,其中F國建造的核動力航母很失敗,因為只是把小型反應堆技術,用在了大行動航母上,以至于航母動力明顯不足。
E國則是采用核動力混合燃油動力的方式,他們制造的核動力航母也是動力不足,才需要增加燃油動力來推動運作。
M國的大型核反應堆技術非常成熟,能建造出超大型的核動力航母,而且幾十年才需要更換核心動力裝置。
“我們一直在做相關的配套技術研發。雖然理論上沒有阻礙,但是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太多了。”
陳澤書說著無奈搖頭。
這是現實情況。
國內只擁有潛艇用核反應堆的研制經驗,而且因為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以及核潛艇尺寸的原因,國內的潛艇核反應堆的功率水平,放在世界上完全算不上先進。
如果要研制排水量七萬噸甚至以上級別航母所用的核反應堆,至少需要二十萬馬力以上的動力。
核反應堆的制造本身沒問題,但相關的配套技術太多。
比如,冷卻技術。
陳澤書重點介紹了一個在攻關的技術,就是高溫液態鉛鉍合金輸送屏蔽泵。
這項技術用于給大型核反應堆冷卻使用,因為大型核反應堆一直運作,就需要輸送屏蔽泵一直運作,必須源源不斷地供給冷卻液。
核能所一直在做相關的研發。
陳澤書詳細的講解了輸送屏蔽泵技術,隨后說道,“但是,想要各項指標達到預想,還需要幾年時間吧!”
他的語調有些無奈。
單單一項配套技術的攻關,就需要幾年時間,還是大型核反應堆配套技術中,相對容易攻關的。
如果想要達到M國的技術程度,需要的時間肯定會非常長。
這也是只有M國擁有制造核動力航母成熟技術的重要原因。
趙奕聽罷仔細想了想,忽然開口道,“陳院士,你能帶我們去看看那個輸送屏蔽泵嗎?我感覺吧……”
“我感覺似乎也不太難,你帶我們看看,給我們講講……”
頓時。
一群人都看過來,眼神散發著怪異。
陳澤書愣了好半天,苦笑了一聲說道,“好,既然趙院士說了,我這就帶你們去看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