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現在我們的核反應堆技術,要么豐度不夠,要么功率不足。”
“所以,我們對航母用核反應堆的研究,是朝兩個方向攻關的,一個提升潛艇用小型反應堆的功率,另一個是提升高功率反應堆的豐度。”
“前者,很難。”
“后者,同樣很難。”
陳澤書用兩個‘很難’來做結束語,也表示出技術難度有多大。
潛艇用小型反應堆的功率,和航母用反應堆根本不是一回事,幾十年前就有很多國家,都希望把潛艇用小型反應堆,安裝在大型的航母上,就一直展開相關的研究。
現在繼續做類似的研究,研發出來的可能性十分渺茫。
提升高功率反應堆燃料的豐度,最少要比‘國際幾十年沒有成果’的研究好的多。
當然,難度也非常高。
比如,核電站所用的高功率反應堆,理論上足夠大型航母所使用,但是豐度就只有不到百分之十,也就表示幾年就要更換一次燃料。
針對大型航母來說,每一次更換燃料都好像是重新建造,其高昂的維護費用和時間成本,根本是消耗不起的。
對比來說,M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A-4W反應堆的核燃料的豐度高達百分之六十,也就表示可以連續工作二十年以上,一艘航母的服役周期內,只需要換一到兩次燃料即可,效率是非常高的。
正在建造的“福特級”核動力航母使用的A1B壓水式核反應堆,核燃料的豐度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九十七,理論上來說,可以讓航母的服役期內不需要換燃料,從建造時就裝上去,就再也不用更換。
陳澤書說了有很多內容。
趙奕也聽了很多內容,他的總結和陳澤書所說的不一樣。他的總結是,核反應堆種類很多,技術也很多,就導致可能的研發方向也有很多。
雖然陳澤書認為增加高功率反應堆的豐度是個不錯的路線,但語氣并非完全的確定,換句話說,增加增加高功率反應堆豐度的方向,也只是核所的研究組討論的結果。
萬一,是錯的呢?
在技術沒有取得突破之前,誰也不敢說選擇的方向就是正確的。
其他人則稍稍有些失望。
他們來核所參觀的目的,可不是為了研究核反應堆技術,了解了一大堆內容以后,就只是得出‘沒有成熟可用技術’的答案,結果當然是令人失望的。
雖然來之前就已經想到了,可心里怎么也有些失望。
陳澤書也沒有給個確定的答案,說多少年以后會擁有航母核動力裝置技術,也就是連未來都期待不了。
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人,就開始討論是否能用豐度低、功率高的反應堆,但最后的結果當然是‘不可以’。
毫無疑問,空中堡壘要求的動力,以及考慮到未來的服役,肯定比大型航母要高。
核動力裝置技術連大型航母都沒辦法滿足,就更加不可能滿足空中堡壘的動力需求。
趙奕對此倒是沒什么失望的,他并不是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,反重力是他研究出來的,但他只是提供理論和技術,設計空中堡壘并不是他的工作。
這次他來的目的是,了解一下核相關的理論技術,以便補充對粒子物理的了解,也許就能幫助完善邊界理論以及解析神靈密碼。
等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人離開以后,趙奕則是留了下來,他決定呆上幾天,和核所的幾個核專家,專門探討一下核物理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