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公開課的內容,都是胡志斌幫忙整理、計劃的。
這次趙奕則決定自己來做準備,他進行了仔細思考,還是決定講解理論物理問題,只是準備的內容更加深入,和粒子數學構架直接相關。
理學院對公開課進行了宣傳,馬上就有好多學生期待起來。
近兩年,燕華大學理學院的變化還是很大的,好多學生都認為,數學理論研究非常有前景,比起以前工作上也容易一些。
一則是學校方面,建立了燕華大學數學交流中心,和水木大學的數學科學中心類似,目的都是培養優秀的數學理論人才。
燕華大學的做法簡單粗暴,就是聘請有名氣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,來數學交流中心開設課程。
有了充沛的師資力量,再招收數學、物理的理論人才,學生政策上支持一下,就可以快速發展了。
另外,就是國家重視了。
趙奕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,因為他有了非常驚人的理論成果,有些已經轉化為技術,國家對于理論發展更重視,并且把一定比例的資金,投入到對數學、物理理論人才的補貼上。
大量直接性的生活補貼,就會讓更多的人才,愿意投入到數學、物理的研究工作中,就促進相關機構的發展。
趙奕開設的公開課非常成功,他精心準備的課程,讓所有聽課的人,包括一些數學、物理教授,都感覺有很大收獲。
教書育人又是另外一種成就感。
趙奕想著以后要開設更多的課程,支持教育事業、把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,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工作。
兩天后。
趙奕收到了一個好消息,核試驗殘渣檢測有了結果,確定反應比預計的更加充分。檢測報告還帶著大量相關的數據,但這些的幫助并不大。他發現利用能力,想要了解詳細原因,條件依舊是不充分的。
“我要看一下殘渣。”
“還有原材料。”
“一切和實驗有關的東西。”
趙奕收到了報告以后,給核所團隊提了一個要求。
陳澤書對此感到很疑惑,但既然是趙奕的要求,他還是直接同意了。
第二天上午,趙奕去了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基地,穿著全身的防護設備,去看了所有和實驗相關的材料、設備以及實驗反應后的剩余物。
等等。
他看了很多東西。
核所團隊有幾個人,包括陳澤書院士,全程都陪著趙奕一起看,他們還是有些擔心安全問題,因為防護服并不能百分百保證安全。
萬一呢?
但是,趙奕認為‘尋找條件’,已經值得冒風險了。
在大部分實驗相關器具、材料以及殘渣都看過以后,趙奕的表情也有了變化,他變得凝重、認真,還帶有一些輕松,因為他已經達成了足夠的條件,并且推斷出了實驗過程中,具體發生了什么。
那就是實驗過程中,材料鈾的原子結構,出現了一定的‘松散’現象。
趙奕頓時仔細思考起來,“空間阻隔弱化造成了重元素原子結構松散?還是說,只單純是作為材料的鈾元素,出現了原子結構松散問題?”
“難道空間阻隔弱化,影響到了原子內部的強力作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