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。
昆侖二型發動機的展臺,就各種航空人士的專業人士,問起了發動機的詳細情況,包括制造、裝配以及具體的參數,還繼續深入想了解動力借口、電子控制系統等。
這些提問明顯是對發動機感興趣。
張剛川對二型發動機非常了解,他一一做出了回答,同時也發現周圍人,沒有了最開始的質疑,反倒是各種的驚訝、贊嘆。
然后他發現自己很享受這種感覺,他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,心態就變得完全不一樣。
忽悠人……
感覺似乎也很不錯啊!
……
與此同時,J-40在輿論上徹底火了,普通人是不關心發動機的,他們關心的還是戰斗機。
J-40,火遍了國內,火遍了國外,火遍了全球。
一組組驚艷的照片被放到網絡上,一個個震驚的報道發布出去,以極快的速度流傳,并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。
J-40不止是科技產品,還是軍事上非常重要的戰斗機,吸引的自然不止有輿論,還上升到了國家層次。
好多國家性質的媒體都做出了報道,并表示對J-40的關注,一些西方媒體還表示出了擔憂。
M國的《華盛頓郵報》就表示說,“從J-40的亮相過程來看,靈活性、飛行能力、速度等,完全不差于F-35,它還是一款單發中型戰斗機。”
“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以及戰斗機設計領域,中國很可能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M國。”
歐洲的媒體也類似。
這種論調搭配上J-40驚艷的外形和展現出的速度、靈活性,輿論領域就變得越來越有市場。
一些西方的政治人物,也開始針對輿論做出表達。
比如,有些政治人物就表示說,“J-40只是個花架子。這樣的設計一定古有很大缺陷,只是沒有表現出來。”
“中國的航空技術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。”
“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,也許只是準備了很久,用來哄騙輿論的產物。”
還有一些政治人物,軍方人士則表示,“會持續關注J-40的情況。”
還有幾個國家的領導,接受媒體采訪時談起了J-40,并紛紛發表看法,“也許是花架子,也許是真的,暫時我們無法說什么,還需要情報部門的詳細消息。”
“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國的做法是錯誤的,他們不應該投入太大精力在軍事科技上,而應該限制軍事方面的發展,世界和平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,他們減少軍費相關投入,更注重發展民生……”
有的則表示,“我們會持續關注J-40的情況,未來在軍事上,也許有和中國合作的可能性!”
“祝賀中國在航空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!”
一些積極軍備的中小國家,則表達了興趣,“我對J-40很感興趣,希望有一天能親眼看到。是的,在我們的領土上,屬于我們。”
“我們會爭取和中國空軍合作,展開航空技術方面的交流。”
“……”
國際上的輿論主要分為三個方面,一些友好的國家表示祝賀,不友好的西方國家表示擔憂,中立國家則是關注、感興趣,甚至還表示希望未來能購買到J-40戰斗機。
等等。
國家站位不同,表達的意思完全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