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宏志更加不能理解了,粒子物理團隊的領隊,是多少人爭取不到的職位,這個職業就象征著,是國內粒子物理研究的代表,是國內物理的頂峰人物。
如果不是擔任物理所的負責人,張宏志都會希望申請擔任粒子物理團隊的領隊,半行政、半學術的職位,可以說沒有再好的了。
“你這真是……”
張宏志想了半天,吐出了一句,“太沖動了!你是自己申請的吧?我看文件是上面批復的。高能所,不知道為什么能吸引人,但既然申請了,以后可別后悔了。”
“謝謝,不會的,放心吧!”
阮文燁和張宏志聊了幾句,就迫不及待收拾東西,準備去首都高能所報道了。
后悔?
別開玩笑了!
“張宏志連反重力都不知道,當然不理解我去干什么!”
“我可是去做人類最前沿的研究!什么粒子對撞,小孩子家家的,反重力說出來多厲害!”
“以后要說起反重力高科技的貢獻,我,阮文燁,也會是榜上有名的,我就是反重力團隊的理論、技術核心!”
阮文燁想著都有些心花怒放,對新工作期待不已了。
……
反重力飛行器團隊即將迎來‘理論物理’頂尖人物,對董利華來說絕對是個大大的好消息,他已經被團隊里的所謂專家失望透頂。
一個老院士帶著一堆技術人員,專業上根本就不對口,數學理論大部分看不懂,到底有什么意義?
當然,周桂芳老院士能力是不能否認的,主要是專業不太對口,他擅長的是技術問題,而不是數學理論問題,上級最初安排的時候,大概是沒有能想到,不懂數學理論的情況下,也就不懂技術原理,根本就無法給予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。
反重力是一項全新的技術,可沒有‘標準配件之類’,而不像是電腦、手機,知道哪里有問題,就可以針對性的更換配件,懂得基礎理論、原理的人才,才是最重要的。
在收到好消息的同時,董利華還收到一個消息,就是趙奕準備借助反重力裝置,進行一次常規大型的實驗。
之所以是‘常規、大型’,說的是正常啟動反重力裝置,但需要啟動的時間很長,并且全程要做能量的檢測工作,因為溢出的熱量比較多,檢測工作就變得非常復雜,需要記錄很多的數據,才能估算最終結果。
董利華也忍不住抱怨,“就不能等裝置改進以后,再來進行試驗嗎?”
他們正準備對裝置進行改進,也就是用隔熱材料替代原本的管道。
這個改進工作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,最主要看新的隔熱材料管道的生產速度。
趙奕等不了那么久。
當采用新的隔熱管道,實驗效果肯定會好一些,但對他來說也差不了太多,他不想繼續等一月,而是快一點進行實驗,萬一有什么發現,裝置改進也可以繼續調整,否則改進以后,有新的發現也許就要再改進。
趙奕直接和董利華說要做實驗申請,董利華馬上就寫了相關的報告,并準備進行新的實驗。
這也是董利華郁悶的地方。
雖然他是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負責人,但真正有權利的還要說趙奕,因為趙奕是上級的‘特派專家’,代表的是高層領導,等于是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頂頭上司。
其實董利華也不反感趙奕,還有些期待趙奕的實驗,他只是希望團隊本身,能有一些技術上的提升,或是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發現,而不只是依靠趙奕,否則反重力飛行器團隊的負責人,豈不是來個人就能做?他是希望能做出成績的。
以后說起了反重力的貢獻,全都是趙奕,是趙奕的理論組,而他這個團隊負責人,連一點點貢獻都說不出來,就實在有些尷尬了。
現在董利華也只能期待阮文燁了,“趙奕的理論組,找一個肯定就很厲害,阮文燁是科學院粒子對撞組的領隊,肯定是最頂級的……”
……
趙奕要進行的實驗,也只是‘常規大型’實驗,需要準備的就是安裝一些檢測設備,差不多就可以開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