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空間能量隔層?”
周桂芳有些不明白。
“空間性質?”
張祁燦抓住了關鍵字眼。
“是不是空間發生了斷裂?會不會出現玄幻小說里那樣,可以從斷裂的地方穿越時空?”
最后一句是董利華說的,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奇怪的東西,也讓其他人一起看了過去。
董利華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,“好多小說里都是那么寫的啊!”
這句冷幽默沒有任何意義。
趙奕輕咳一聲,繼續道,“不是空間斷裂,這種隔層對于物質沒有影響,但是對于能量有直接影響,也許是百分之百的隔斷能量。”
“百分之百?”
周桂芳皺著眉頭道,“阻隔能量,會消耗能量嗎?”
“不會!”
趙奕很肯定的說道,“所以我才說是空間性質,相對于純粹的能量,空間的等級上要高太多。可以這樣理解,就像出現了空氣斷層形成真空,聲音再大也不可能從真空傳播。”
“能量和空間,完全是兩個性質,再多的能量,也無法透過空間隔層。”
這樣說就很明白了。
空間隔層并不是以能量支持的能量罩,而是空間出現了‘能量斷層’,就像是真空無法傳遞聲音,‘能量斷層’也無法傳遞能量,能量失去了傳遞的媒介,自然不可能透過斷層。
周桂芳皺眉問道,“如果是物質呢?比如,實驗用的汽車。”
“汽車是可以的,但會發生什么很難說,還需要實驗驗證,但從現在來看,光線、電磁波,包括直接鏈接的電力,是無法通過斷層的。”
趙奕做完了解釋,幾個人的反應不一。
周桂芳繼續皺著沒有,隨后忽然感嘆了一句,“這已經很厲害了,就是個完全無解的隱形罩啊!”
“光線過不去,電磁波也過不去,如果戰斗機有了這層空間罩,電波雷達、紅外線雷達,全都失去作用,根本無法被鎖定……”
趙奕順著想了一下,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氣。
光線、電磁波都被隔斷,用在隱形上確實很厲害,建造出來的空中堡壘,豈不是無法被探測、無法被鎖定,直接就‘隱身’了?
張祁燦則是問道,“趙院士,從實驗來看,就是說損失的能量被空間吸收,積累到一定程度,就形成了空間能量隔層,這是積累形成,還是能量達到臨界值形成的?”
他提出了個專業性問題。
趙奕贊賞的點頭道,“這還需要實驗來驗證。不過我個人推斷,應該和積累、臨界值都有關系,但臨界值的作用更大一些。”
“就像是海低的熔巖,表面上的高溫總能讓一部分海水蒸發形成氣泡,如果是持續低溫,就不可能有作用,或者一瞬間的高溫,熱量可能會大量流失。”
“但是,我們運氣很好,也許我們的裝置提供的能量,剛好到形成隔層的臨界線,持續一段時間以后,慢慢積累就形成了隔層。”
趙奕說的有些東西,他也是不確定的,還需要后續實驗來驗證,暫時只能做推斷。
董利華馬上道,“那我們馬上準備下一個實驗,趙院士,有什么要求盡管提,我們組全力配合!”
這是大發現啊!
反重力組的普通工作人員還不知道消息,但實驗過程中斷電、光線模糊是很多人都看到的,實驗后董利華、周桂芳等人的激動,都根本掩藏不住,組里也有了各種猜測。
他們還能從工作分配上,察覺到一些問題,比如,實驗才剛結束就準備下一個實驗,而且比上次準備的更加充分,肯定是有了什么大發現。
趙奕和張祁燦沒有離開反重力的實驗基地,干脆就住下來等著進行下一個實驗。
下一個實驗是為了驗證,是希望能讓空間能量隔層持續更長時間,就必須把實驗裝置獨立出來,不能和外部有任何聯系。
實驗的準備就是把動力系統,以及其他檢測類設備,全都放置在實驗裝備內部固定,同時再根據需求添加一些檢測裝置。
反重力團隊的技術人員,也一起研究實驗檢測方法以及安全性,爭取實驗過程中不出現任何的意外損失。
趙奕則開始進行理論研究。
現在的實驗結果并不詳細,比如,不確定空間隔層,是否能百分百阻隔能量,也不確定具體阻隔什么類型的能量,但已經得到的結果,已經形成了一個研究方向,再聯系神靈的密碼,就可以對空間進行一部分解析。
這部分解析內容的,是‘空間和能量傳導的關系’,聽起來非常的簡單,實際上,卻復雜到難以想象。
趙奕花費了五天時間,就寫出了三十多頁晦澀難弄的復雜列式,中途周桂芳來了一次,看了十幾分鐘就干脆放棄了,“這就是天書啊!”
“我老了,是沒精力研究天書了,還是你們年輕人來吧!”
周桂芳帶著郁悶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