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迷宮一樣,幾個人一起去探索,面對每一個復雜的分岔口,他們都會有各自的想法,但并不知道判斷是否正確。
那么,找到的路是通路,還是死路呢?
理論研究最大的問題,就是擔心研究出的內容是錯誤的,不止是會做無用功,還會把自己和其他人,引到錯誤的方向上。
趙奕對此就沒有擔心了。
無論找到‘什么樣的路’,因為有系統能力的輔助,他都會知道是否‘距離迷宮的出口更近’,他需要的就是其他人,不斷提供前進的路。
在做研究的過程中,趙奕對生活和工作質量還是很在意的,他不止是自己在意,也對其他人有同樣的要求,因為理論研究很費腦筋,他的要求是每天工作六個小時,一般是上午、下午以及晚上,分別進行兩個小時的工作,其他時間都可以自由的休息。
這樣有充足的休息,工作效率才是最高的,否則盯著疲憊去做研究,差不多等于是浪費時間。
哪怕每天只工作六個小時,幾個人的工作成果還是很高的,只短短一個月時間,他們所做相關數學研究的草稿,都差點堆的到處都是,好在有專人特別幫忙整理記錄,才不會出現草稿雜亂無章甚至丟失的情況。
兩個月。
趙奕的理論組沒有特別的進展,還在繼續做數學構架和推導。
其他團隊倒是有進展。
反重力團隊建造了兩個新的裝置,都是采用全新的材料以及最高端的高能光束設備,其他相關設備也有了升級,他們還完成了‘可懸浮裝置’的設計工作,正準備投入到建造中。
‘可懸浮裝置’的動力系統,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重油能源,因為只是做實驗所用,會根據懸浮測算的結果,進行一系列相關的評估。
‘可懸浮裝置’的設計方面,最主要的不是動力,而是‘平衡系統’,也就是讓裝置懸浮的過程中,遇到單側巨大的推力,或者引力分布不均的情況下,依舊能保持整體的平衡。
最開始的設計和飛行器類似,采用加裝巨大機翼的模式,來保證整體的平衡性,但很快設計就被否定了,因為機翼的設計沒有任何意義,空中堡壘會建造的非常巨大,任何利用風力的方式,都已經不適用了。
后來有專家認為,空中堡壘的運作方式,有點類似于‘空氣中的船體’,因為引力大大減小,空氣還能形成向上的推力,就可以采用船體的設計方式,把整體設計再最下方,并在下側邊緣裝載應急的推進裝置,就能最大可能的保證平衡。
這個設計被采納了。
高層領導帶著董利華等幾個核心人物,來趙奕這邊看看理論研究情況,就把平衡問題說了出來。
趙奕想了想說道,“但是,還需要一套平衡控制系統。”
“幾個推進裝置的運作,肯定不能人工操作。”
“空中堡壘和飛行器不同,最好是參照大型航母的運作,能長期穩定保持水平線的懸浮,需要電子系統對平衡性進行判斷,來不斷進行調整。”
“推進裝置的設計是最簡單、有效的,暫時采用這個方案也不錯,同時,也要開始研發平衡系統。”
“這個工作……”
趙奕說完問向董利華,“對了,你們團隊為了解決平衡問題,具體的預算有多少?”
“什么?預算?”董利華滿是不解,隨后想想道,“平衡還是很關鍵的。如果是研究電子系統,最少也要……五百萬?估計不夠,這種大型的電子控制系統,難度非常高,還只能交給航空集團旗下的研究所來做,估計需要不短的時間……”
“五百萬啊!”
趙奕猶豫著說道,“要不,我來試試?這段時間研究理論,腦子都快炸了,正好換換腦子、休息一下,不過先說好,五百萬……這個……”
董利華頓時張大了嘴,好半天都不知道該說什么。
這是打算在高層領導面前,公然坑反重力團隊五百萬經費的節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