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德華-威騰給趙奕展示了自己近來的工作成果,也一邊做著解釋,“多維空間的質量,只能以拓撲形態進行理解。”
“拓撲形態,數學上需要載體,黎曼函數和費馬定理,非常適合作為M理論的拓撲支點……”
愛德華-威騰很認真的做解釋。
趙奕不斷跟著點頭,仔細理解著所有內容,還一邊詢問著架構問題,偶爾提出看法以及疑惑的地方。
實際上,愛德華-威騰做出的數學架構,存在非常多的問題,有一些無法說明的地方,完全就是想象出來的,連數學邏輯支持都沒有,可以認為他是個頂級數學家中的‘小說家’,他以數學邏輯支持想象,去做多維空間和質量點的解析,純以數學的方式,還真沒辦法推翻他的說法。
這就好像說‘黑洞的中心可以穿越空間’。
誰能說對呢?
誰又能說不對呢?
等愛德華-威騰全部說完以后,趙奕也說起了對質量點的理解,并表示自己正研究“質量點和空間的關系,但需要從多維的角度,也就是質量點的‘出現’去思考”。
兩人的研究完美對接!
他們就開始一起對質量點在多維空間的形態進行研究,研究的核心點還是拓撲形態分析。
比如,經典的克萊因瓶,是永遠不會被裝滿的,反應到多維空間,就必須用拓撲做表達,因為研究是以超弦理論、M理論為基礎,就必須研究拓撲心態相關的拓撲載體——
黎曼猜想和費馬定理。
他們不是要去證明黎曼猜想,而是要研究質量點的拓撲形態,反應到黎曼猜想和費馬定理的數學分布。
如果做一個降維的解釋,就像是有個未知函數的解,都分布在一條直線上,這條直線則是兩個平面的交線,那么就必須要研究,兩個平面交線、交線上相關函數的解的分部,再以反推的形勢對函數進行理解。
趙奕和愛德華-威騰的研究,可以說是廢寢忘食,對其他根本不管不顧。
比如,愛德華-威騰早就過了計劃好的時間,也錯過了回程的機票,他本來應該返回普林斯頓。
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打來電話,被愛德華-威騰一句話就恁了回去,“我正和趙奕一起做研究,別煩我!”
愛德華-威騰的簽證,是一年的工作簽證,研究中途也到期了,他完全沒心思去辦理,直接對助理說道,“我沒時間去大使館。如果警察來驅逐我,就讓他們來吧!”
“……”
趙奕都聽得很無奈,他干脆給高層領導打了個電話,說明了一起情況,事情被輕松解決了。
簽證,不是問題!
高層領導還順帶問了一下,趙奕具體在做什么研究。
趙奕做了簡單解釋。
高層領導和知道消息的其他人,就更是變得一頭霧水,“趙院士不是在做反重力理論研究嗎?怎么突然去和愛德華-威騰,一起什么M理論的研究了?那個比反重力還不靠譜吧!”
反重力,聽起來就很科幻,但已經被證實了。
M理論,則被認為是‘純想象、無法證明’的內容,只是數學角度去對多維空間解析……
有什么意義?
哪怕是解析出來了,人類就能觸碰到多維時空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