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趙奕做收尾工作。
他根據上午的結論,結合其他內容,快速構造出了方程,一系列的推導以后,他證明所構造的方程,和黎曼函數表達式ζ(s)=0,存在同樣有意義的解,因為方程是根據固定在區域內的解來構造的就可以推導出ζ(s)=0所有有意義的解,都在一條直線上。
這就是結果。
黎曼猜想的主要證明內容,就是證明方程ζ(s)=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。
等一切都說完以后,趙奕看著臺下來微微笑道,“以上。”
“……就是我和愛德華-威騰先生一起的證明!”
伴隨著趙奕的結束語,臺下想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,掌聲很快匯聚在一起,每個人都激烈的鼓掌。
事實上,能完全跟上節奏的人并不多,但能聽懂的數學家們,已經確定過程沒有大問題,只要過程沒有大問題,計算和推導的部分,就可以后續慢慢進行驗證。
接下來的答疑時間,都是愛德華-威騰負責,有些人則是提前送上了恭喜,“我聽了整個過程,完全沒有問題,證明思路很清晰。”
“雖然一些推導步驟很復雜,但整體上完全沒問題。”
“真是難以想象,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黎曼猜想被證明!”
“這會是百年難來,數學的最大進步,但是,你和愛德華一起,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,想必其他人也這么覺得。”
“恭喜了!”
“恭喜你們完成了黎曼猜想,相信歷史會記錄這一刻!”
“……”
……
報告會結束。
黎曼猜想是否被證明還不是確定的事情,因為沒有其他人聽上三天的報告會,就能百分百肯定是正確的,最頂級的那些數學家,也只是確定過程、思路沒有問題,一些細節的東西還是要繼續推敲、研究。
國際上針對一些數學猜想的證明,需要頂尖的數學機構發聲。
比如,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、牛頓研究所等等。
這些機構會組織專門的團隊,去針對證明過程進行詳細的研究、分析,發現錯誤會指出來,沒有發現錯誤則會公開表示,“相信結論。”
當更多有影響力的學術機構,都認可證明過程以后,才會百分百確定猜想別證明了。
有些事情不用考慮機構認可問題。
趙奕和愛德華-威騰一起,早早的確定了英文版發表的雜志——
《數學年刊》。
《數學年刊》是國際上最有影響力,最權威的數學雜志,哪怕是在四大頂級數學雜志中,《數學年刊》也都可以說排名第一。
一個是因為影響力高。
另一個則是因為發表的論文少,《數學年刊》每兩個月發表一期,每年發表的論文,總體數量限制在百篇以內。
百篇,是限制。
實際上,過去的幾年時間里,《數學年刊》每一年發表的論文數量,平均不超過六十篇,偶爾就會遇到論文太少,新一期刊印時間延后的情況。
《數學年刊》會刊印實體的論文,也會發行相應的電子版,電子版也是收費性質的,只有論文發布滿五年,才可以免費下載使用。
《數學年刊》的檔次還是非常高的,但相對于趙奕、愛德華-威騰來說,就根本不算什么了。
哪怕黎曼猜想的證明,還沒有被機構認可,甚至是還沒有做報告會,他們就已經‘預定’了論文發布,他們的稿件發過去,根本不需要再進行修改,有一些小問題,編輯部就會直接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