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個人認為中微子更適合做反重力的載體,選擇光子只是因為制造簡單,僅此而已。”
趙奕發布了點評以后,就沒有再關注網上的消息。
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。
現在反重力被定性為‘民用’,最少表面上就只是他的理論,和航空集團一起合作研發的技術。
那么理論發表以后,下一步就是‘作報告’了。
大部分研究做報告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,更多的人認可,趙奕做報告就不同了,他不是為了獲得認可,只是單純給其他人講解而已。
這是談好的一環。
如果沒有講解的情況下,頂級的數學家想完全弄明白也不容易,他需要做講解報名,發布的理論是真實的。
在《燕華大學校報》刊登了理論后,燕華大學和航空集團一起,緊跟著就宣布會在大學的數學中心,召開光子反重力的報告會,并邀請全會世界的頂級數學家、物理學家們參加。
實際上,這次并不是‘邀請’。
參加光子反重力報告會的人員,早就分配好了,國內就只有一百二十個名額,其他都已經被分配出去。
這些名額肯定都會分配到世界最頂級數學家、物理學家身上。
與此同時。
航空集團也宣布會對外,以專利授權的方式提供反重力技術,并對全世界公開售賣反重力裝置。
這個消息頓時引起了熱議。
理論是理論、技術是技術,就向是趙奕所說,光子反重力理論中,根本就沒有光子的內容,都是在講解粒子自旋運動和反重力的關系。
那么就沒辦法根據理論去設計反重力裝置。
有些頂級數學家,已經能看懂個大概了。
他們知道想把理論轉化為技術,并設計出反重力裝置,中間還差一部分內容。
這部分內容肯定需要慢慢去研究。
顯然。
那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工作,最短也需要幾年以上時間,才能研究出更深入的理論,并把理論轉化為技術應用。
現在航空集團直接宣布,對外提供反重力技術,肯定有一部分是更高深的理論以及實踐過的成熟技術。
只要得到相關的理論和技術,就能跳過繼續研究的部分,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技術研究。
這是不能錯過的!
數學家們更關心其中的理論,而一些相關的大型企業、機構,則更關心其中的技術。
他們迫切想要得到反重力技術、反重力裝置,以此來進行技術的革新,并真正的應用起來。
以專利授權的方式提供反重力技術,并對全世界公開售賣反重力裝置。
但是,想要直接得到更近一步的理論以及裝置,就必須購買航空集團制造的反重力裝置,或使用航空集團的技術授權。
那么就只剩下一個字了——
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