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星內的光子數量無法計數,一定會有某些光子,巧合的實現了反重力特性,但肯定不會對恒星的總質量造成影響。
但是,為什么呢?
好多人爭論來爭論去,誰也無法說服誰。
最后還是趙奕出現在會場中,頓時就有一群人圍上來,“趙奕,報告明天才開始,今天,你就說說這個問題,光子能擁有反重力特性,為什么太陽的質量不受影響?”
“當然不受影響!”
趙奕聽到了問題反倒是笑了,他感到非常的欣慰,光子反重力理論,是截取的一部分基礎,只是解釋了反重力技術,但具體到‘反重力的特性’是什么,說法就只有阻斷引力波。
正因為發表的理論只是一部分基礎,解釋上是有缺失的,才會出現‘反重力導致恒星質量不變’的疑問。
他還是做出了解釋,“因為反重力技術的原理,是阻斷引力波。在這里,我也透露一下,我們研究的反重力裝置,原理是以切面的形勢,阻斷引力波,雖然引力波被阻斷,但切面本身,不會影響到物體質量。”
“太陽內部不受控制,想要形成大型的反重力切面,幾率非常非常渺茫。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。”
趙奕說完補充道,“這是我的理解,但說的不一定正確,因為反重力的研究,才只是剛起步而已,未來肯定會有更深入的研究、更深入的理論解析。”
周圍人都聽著點頭。
光子反重力理論中,絕大部分都是數學邏輯,反應到現實的解釋很少,多數人并不知道,反重力技術是形成截斷引力波的切面。
他們這才恍然大悟!
原來如此!
“來參加報告會,果然是對的,一定要注意趙奕說的,也許某一句話,也能透露出大秘密!”
好多人想著。
其實趙奕也是‘節選式’解釋了,外在的原因確實是形成阻斷引力波的切面,可實際上,反重力最基礎原理,是形成一定范圍的空間阻隔,是光子和空間的作用,形成‘減輕空間對質量點擠壓’的區域。
因為反重力的原理,是和空間的作用,自然就和質量無關,能產生反重力作用,只不過因為地球質量太大、距離太近,減輕引力效果明顯。
僅此而已。
趙奕不可能把更深入的內容說出來,他也只是做個基礎報告,講解一下反重力數學理論就可以了。
……
報告當天。
數學中心早早的人滿為患,每個前來的人放在世界范圍,都可以說是鼎鼎大名。
主會場匯集了大量的數學、物理頂級人物。
其中的菲爾茲得主就有十四個之多,包括愛德華-威騰、邱成文、安德烈-奧昆科夫、溫德林-沃納、埃隆-林登施特勞斯、曼紐爾-巴爾加瓦、馬丁-海爾、瑪利亞姆-米爾扎哈尼、皮特-舒爾茲、考切爾·比爾卡爾……
等等。
同時,還有九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,其他也都是數學、量子物理、高能物理的世界級專家。
好多媒體做直播時,都驚呼的喊道,“這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、最具質量的學術報告,參會的人,每一個都是鼎鼎大名!”
“當然!”
“最為鼎鼎大名、影響力最大的,還是即將登上舞臺的趙奕!”
“過去的七年時間里,趙奕的名字響徹數學物理界,他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、費馬猜想、NP問題、冰雹猜想等一系列的數學問題,還自創了粒子的邊界理論,開創屬于自己的理論物理學派。”
“我們相信從今天開始,粒子的邊界理論,就會成為理論物理的第一學科,因為幾個人的反重力技術,依托的就是粒子邊界理論的研究。”
實際上,并非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