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奕穿著沉重的安全服,走在隊伍的最前面,他對于反重力體驗也很期待,因為和其他人一樣,他也是同樣沒有體驗過。
雖然反重力理論就是他研究出來的,但研究和實踐是兩件事情,腦子里有一大堆理論,就根本沒有相關的經驗,當真正面對的時候,還是非常興奮和期待的。
這時候,有工作人員頂替了趙奕,不斷講解著進入后的安全事宜,也引領者進入反重力裝置。
第一批進入的人沒有直接體驗到失重,他們是真正進入以后,反重力裝置才被啟動的,期間等了有十五分鐘左右,耳畔就傳來了嗡嗡的響聲。
裝置外面也能聽到巨大的響聲,但響聲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,因為只是常規的發動機啟動以及設備運作的聲音,和航空發動機的差別很大,聲音的分唄也不算太高。
在場有不少專業的人,他們從聲音的分貝就能了解一些東西,“看來,用的是常規發電機,聽聲音,應該是燃油動力。”
“這說明反重力裝置對于動力的需求并不高,也怪不得反重力技術會議的時候,會決定禁止研發有污染的核動力,如果只是民用,燃油動力就足夠了。”
“核動力確實好,但飛到天空上,問題很嚴重。”
禁止把有嚴重污染的核動力,用于反重力裝置的研發,是反重力技術會議決定下來的。
這是國內的提議。
后來就被所有參與者認可了,因為核污染確實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,尤其是用在飛行上,更是嚴重到直接對人類造成危害。
E國就是個例子。
E國研制的核動力戰斗機,被認為是非常失敗的,動力不足暫且不說,過程中也造成很大的污染。
核動力飛行器確實帶來非常大的危害,因為核裂變反應堆會發散大量發射性元素,一旦出現泄露就是巨大的事故,核裂變反應堆用在艦艇上,還是可以接受的,海洋可以對泄露物進行稀釋,造成的危害相對有限。
天空不同。
如果天空中出現核泄漏,后果是可怕的,幾乎肯定會波及到地面,從而直接影響到動植物和人類自身。
所以帶污染的核裂變反應堆,被禁止用于反重力裝置的研究,得到了會議的一致認可。
從研發的角度上來看,對于還沒有得到反重力技術的,當然更加不在乎限制條款,因為國內才擁有最前沿的技術,每一項限制條款,都等于是對國內的限制,最少短時間是這樣。
在討論反重力裝置動力問題的同時,外面的代表們也在討論其他問題,比如說,反重力裝置的外形,是和UFO類似的圓形,而且是非常標準的圓。
為什么裝置的外形是圓形嗎?
“應該和旋轉有關!”
很快就有人結合之前的照片,以及裝置的外觀做出了猜測,“不知道旋轉會帶來什么效果,但裝置能飛到空中,肯定和旋轉有關,所以才會把裝置制造成圓形。”
當外面的代表們談起技術問題的時候,里面的人已經體驗到了‘失重’的感覺。
在裝置真正開啟以后,反重力效果很快就出現了。
這是一個快速上升的過程。
阻隔的引力數值從零到百分之九十,大概只用了五秒左右,里面的人就感覺,都好像沒有反應過來,就發現身體變輕了很多。
他們頓時發出了驚呼,“我的身體變輕了,這就是失重!”
“大概在月球上就是這種感覺吧!真沒想到,有一天,我也能體會到登上月球的感覺。”
“不,你看看數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