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趙奕以此研究出了到空間信息傳輸技術!”
“黎曼猜想確實很重要,但也只是數學理論基礎上的,而空間信息傳輸,則會成為顛覆通訊體系的技術!”
“……”
在幸災樂禍的同時,愛德華-威騰也繼續著研究性思考,他們的下一步研究,就會和多維空間邊界塑造有關,正常的邏輯是以現有的成果,去和微觀量子物理做對比,并聯系希格斯理論,去做相關數學的推導。
在完成了這一階段的研究后,就可能實現‘打破多維界限’,才可能實現所謂的‘維度傳輸’。
“難道趙奕已經完成了?他破解了維度的邊界?”
“那么空間的信息傳輸方式,應該是粒子從三維跳躍到高維,然后再返回到三維……”
“這樣就建立了空間通路。”
愛德華-威騰開拓思維進行深度思考,類似的科學理論有很多,實際上,大多數就只是想象而已,比如科幻電影中的蟲洞,或是其他什么可以跳躍空間的技術。
那不是技術,是幻想。
愛德華-威騰的‘幻想’就高端多了,他是以數學為基礎進行思考的,是基于科學的方式‘打破空間’,也正因為如此,他發現想要構造這樣的數學,其難度和復雜性遠遠超出想象。
其實他有這個想法也很正常。
在愛德華-威騰的理解里,空間就只有維度劃分,三維空間就是什么都沒有的立體場,他的研究對三維空間的定義,是‘不存在希格斯場以及其他粒子影響,能容納質量和能量的虛無’。
既然空間是一片虛無,自然就不需要解析、表達。
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空間能夠解析,或者空間和粒子會發生反應,哪怕和趙奕一起研究質量點,基礎是三維空間會擠壓質量點,也單純的認為只是個‘定義’而已。
所以愛德華-威騰只能聯想到理論、高維度空間。
當空間信息傳輸引起了輿論熱議后,好多人就直接來詢問愛德華-威騰,他也不吝嗇說明了自己的觀點,“應該和理論有關,趙奕在理論的研究更加深入,他的研究或許已經打破了高維的限制……”
“巴拉巴拉”
愛德華-威騰連續說了一大堆,讓人聽起來都感覺很玄幻,但他們不得不耐心的聽,還有媒體把內容全部報道出來,后續的分析則是,“雖然聽起來很玄幻,其實數學角度來說是有道理的。”
“牽扯到空間的信息傳輸,肯定要往高維度去思考。”
“人類獲利需要迎來打破維度空間的時代!建造擺脫太陽引力的太空船、實現空間跳躍,未來也許都是可以期待的。”
“現在我們的研究很接近了,繼續理論的研究,也許就會發現一些不尋常……”
當然。
以上的觀點都是基于,愛德華-威騰對空間信息傳輸技術理論描述正確的情況下。
還有一種可能是,根本不存在空間信息傳輸技術。
有好多科學家站出來表示,“以現在人類所掌握的理論和技術,根本就不可能打破空間。”
“一切有關的研究都不會得到結果,有關的輿論都只是幻想!”
“所謂空間信息傳輸,很可能只是釋放出來的煙霧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