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層領導仔細想了想,直接做出了指示,“加大研發力度!”
“加快4號機、5號機的調試工作,爭取能讓它們投入到實驗中!”
“還有,設計建造其他實驗機器,我們暫時的目標是建造出,能發射高強Z波的地面裝置。”
這就是第一階段工作任務了。
空中堡壘要建造起來,能源動力還是個大問題,但Z波技術有了理論基礎,只是需要不斷地實驗,有了足夠多的數據支持,就能支持建造地面發生Z波的裝置。
這種裝置配合高端的雷達,就能成為最高端的反導、反衛星系統,還可以覆蓋上千公里面積。
到時候,國內就擁有了黑科技一般的反導裝置,制造個幾十、幾百個,因為能防住最具威脅的洲際導彈,都足以擁有打核-戰的底氣。
當然,核-戰是最差的結果。
哪個國家都不想面臨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大戰,但擁有相應的防御能力,肯定只有好處、沒有壞處的。
……
接下來實驗繼續進行。
趙奕參與了一個個的實驗,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數據,但有些無奈的是,團隊無法得到,Z波覆蓋距離的具體數據。
因為……太遠!
Z波傳播距離是超過一千公里的,他們的檢測設備無法做到放置在上千公里外,地面進行測試也會出現很多問題,把Z波往空中釋放,就更加無法檢測了,除非是修正數據對準某個衛星,看看是否能直接摧毀……
顯然。
后者是有些不靠譜的。
對準自己的衛星是損失,對準其他的衛星,也許會引起爭端,或者會暴露Z波的秘密。
在沒有建造出釋放Z波的裝置前,該低調還是要低調一些。
但是趙奕還是得出了有關距離的結論,以反重力裝置以及現有的磁場維持設備的性能,釋放出的Z波覆蓋距離,已經超過了一萬公里。
這個距離是非常遠的。
“如果是往正上方釋放,覆蓋距離是最遠的,因為距離地面越遠,地球的磁場就越弱。”
“也許能超過兩萬公里,甚至會達到三萬公里。”
“最后制造出了Z波釋放裝置,覆蓋十萬公里以上范圍,也是有可能的……”
趙奕思考著也感覺不可思議,Z波的覆蓋距離顛覆了最初的判斷。
在反重力團隊實驗基地的時候,他就忍不住開始研究理論的東西,找出空間阻隔效果、磁場強度、規模,以及Z波釋放能量之間的關系,對他來說并沒有難度可言。
他在意的是空間解析。
這次的空間解析涉及到了一個全新的東西--磁場。
磁場能吸收空間釋放出的Z波,肯定和空間存在某種聯系,換句話說,磁場并非純物質的場,也是空間作用所產生的。
那么以空間的特性、粒子特性進行分析,磁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?基礎原理是什么?
趙奕仔細開始了思考和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