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場,是解析非常復雜的場力。
從常規的物理角度來講,磁場就牽扯到了電磁力,解析磁場也就等于解析電磁力。
粒子的邊界理論,塑造完成到現在,真正解析完全的四大力,就只有牽扯到‘質量點’理論的引力。
之前趙奕做過強力的研究,強力可以看做是空間對能量特殊構成擠壓產生的結果。
但也僅僅如此了。
雖然是以空間擠壓、質量點的理論,完成了引力和強力的統一,實際上,與強力相關的部分,還是非常少的,也只有一些數學描述。
因為強力直牽扯到原子核內部構造,真正去解析會牽扯到很多因素,原子構成來說,弱力、電磁力都是繞不開的,微觀的粒子數學也在發展中,一些理論都不知道是否正確,想要以此去解析,得到的也許是錯誤的結果。
所以真正完成解析的,其實就只有引力一個。
想以常規的數學理論對于磁場進行解析,或者說對于電磁力進行解析,絕對是個非常復雜的工作。
甚至說,以現在的基礎而言,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。
趙奕則是以空間解析的角度出發,以空間的特性、空間散發Z波和磁場的關系,去推導磁場的數學表達。
這等于是從‘高端’出發去研究‘低調’,相對于空間來說,磁場確實是處在‘低端位置’。
趙奕無比確定的一點是,空間特性是四大力產生的根本。
引力,和空間擠壓直接相關。
強力,也是空間對于能量點擠壓形成的結果。
那么可以粗略的認為,電磁力、磁場,也一定和空間直接相關,或者說是空間特性帶來的變化。
以空間特性以及空間發散的Z波,去表達可以吸收Z波的磁場,再比照大量的實驗數據,就可以推導出相應的表達,但是推導過程依舊是很復雜,主要難點在于構建空間Z波和磁場的數學關系。
空間解析理論想要繼續完善,磁場、Z波的進一步解析,肯定都是繞不開的點。
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后,趙奕發現磁場和空間有關系,和帶質量的粒子也有關系,而不像是引力那樣,是空間對質量點擠壓直接產生的。
“所以,磁場不同于引力場,場力并不是空間發出的……”
空間擠壓物質形成引力。
磁場卻不是‘空間特性’形成的,而似乎和帶質量粒子的關系更大,可以說磁場是介于空間和物質之間的場力。
磁場能夠吸收Z波,就好像是物質能夠吸收能量。
“這個角度來說……”
趙奕仔細看著紙上的列式,忽然緊緊的皺起了眉頭,他從底下找出好幾張稿紙,一張張的翻過去,和列式進行著對比分析。
很快。
他得出個驚訝的結論,“Z波的能量有缺失?而且缺失了很大一部分?”
“不對啊!”
“不可能啊?怎么會呢?Z波的能量缺失……”
趙奕馬上使用了《因果律》,確定Z波確實出現了缺失。
這個能量缺失指的是,Z波釋放時的能量,對比被磁場、離子態物質等吸收的能量。
如果是常規的Z波釋放實驗,沒有專門的磁場或者離子態、粒子物質,去特別吸收Z波的能量,釋放以后的能量缺失會更高。
甚至是……百分之一百!
“這怎么可能呢?”
“也就是說,常規狀態下,Z波只傳遞了幾公里,但能量并不是被地球磁場吸收掉了,而是直接消散?”
“去哪了?”
他仔細一琢磨,覺得結果很正常。
想想。
空間阻隔狀態下,磁場吸收了Z波的能量,而失去的了空間阻隔作用,磁場強度又會降低回來。
換句話說,常規狀態下的磁場,并不能直接吸收Z波的能量。
那么問題就來了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