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建昆搖頭道,“我們能給的,就是一個航天研究的小組,還有一些設備,資金方面……三十個億?”
他都覺得有些說不出口,畢竟航天的研究,建造航天飛船、探索外太空、星球,三十個億放進去,完全就是打個水漂。
劉建昆補充了一句,“航空集團控股,我就能說服其他人,但資金估計不能再多了,除非你肯來這邊說。”
他的意思是讓趙奕自己來,到航空集團的內部會議上,以類似于‘拉贊助’的方式說服其他人。
當趙奕聽到劉建昆口中的‘三十個億’后,內心是極度震驚的,他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航空集團,一開口就是三十個億,還表示自己來說服,也許能拿到的更高?
其實……
他的想法只是先建個公司,招收一些相關的研發人才,主攻一些尖端的技術。
在有了自主研發的技術后,就可以擴大建一些配套的制造企業,慢慢的發展一步步的來就可以了。
無論是建造太空飛船,還是探索其他星球,都只是一個類似于口號的‘目標’而已。
這種目標能在十年后實現,速度就已經相當快了。
所以最開始的啟動資金,準備個一、兩個億,就已經完全足夠了,后續慢慢發展,追加投入的話,也可以再去商量,或者走正常渠道去拉贊助,后續再進行上市,等等。
企業畢竟是追求盈利的,而不是無休止的投入。
只要能實現一定的盈利,哪怕總體是虧損的,但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,后續投入根本不是問題。
沒想到啊!
劉建昆一開口就是三十個億,拿出三十個億的前提,還是不需要自己出面,他自己就能解決。
“這……”
“厲害了!”
趙奕對劉建昆的答復無比滿意,但臉上還是表現的很糾結,仿佛是覺得三十億資金太少,和自己的‘宏偉目標’差距很大。
劉建昆猶豫著說道,“三十個億,確實限制了研發規模。但是啊,還有個辦法,趙院士,你可以自己追加投資,然后和這邊簽訂協議。”
“不管你追加了多少投資,后續有了充足資金后,這邊都會補上。”
他指的是資金分配。
如果是航空集團控股,資金投入比例上,肯定是航空集團的投資更多,趙奕個人做了投入,航空集團就應該追加更多的投入。
最初肯定是這樣的。
趙奕聽罷則是嘆道,“算了,三十個億,就三十個億吧,投資多少錢就辦多少錢的事,我們可以先讓規模小一些,研發的項目也不那么多。”
“這樣也對,一步步來,慢慢發展。不著急。”劉建昆支持道。
“嗯。”
兩人又談了一陣子,趙奕就關閉了視頻。
他走出了書房。
林曉晴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,她朝著趙奕招了招手。
趙奕嘴角帶笑的走過去,“看什么呢?古裝電視劇啊!”
林曉晴把趙奕拉著坐下,隨后一頭擠進了他的懷里,沒有說起電視的事情,而是問道,“剛才聽你說什么三十億,你是打算投資三十億,到這邊建廠嗎?準備做什么啊?”
“不是我投資。”趙奕搖頭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