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材料還是主要問題啊!”
陳澤書感嘆著,“核聚變反應比鈾裂變,制造出來的能量高的多。在反重力的環境下,我們已經能控制反應速度,只有有足夠多的原料供給,反正就能夠持續進行。”
“現在標準裝配的氘氫原料,理論上能讓反應維持一個月時間左右,并且裝置設計能做到,隨時補充氘氫原料,只是過程相對復雜一些,但這方面還是能改進的。”
“同時,可以通過控制反重力強度的方法,來對內部的反應速度進行調節。我們仔細的計算過,反重力效果達到百分之九十三左右,內部反應速度達到最低值。”
“如果是百分之九十五,內部反應隨時可能中斷,就需要重新進行點火。”
“好在我們現在擁有新的點火技術,Z波——”
陳澤書說著看向趙奕,“趙院士,你的Z波技術,真的是用處太大了,直接解決了困擾我們的點火問題,只是有時候強度太大,前一段時間,第一次實驗的時候,甚至差一點就控制不住。”
“Z波效果確實太好了。”趙奕點頭道。
Z波是空間反向波。
反重力是形成阻隔空間的區域,同時會限制內部粒子的速度,Z波的效果截然相反,會增加粒子的速度,而且不是一點點增加,因為反應時間非常短暫,能量一下子被吸收,速度就會增加很多倍,沒有經驗的情況下,控制不住也是很正常的。
——
反重力核聚變團隊,準備進行下一次實驗。
陳澤書提交的實驗報告上說,實驗目標是讓裝置運行七個小時以上,限制時間的地方在于材料損耗,反應功率還是太強了一些。
這一點是沒有辦法的。
內部的反應速度是能夠控制,但如果把反應速度控制到一定地步,因為需要持續維持反重力和空間罩環境,能量輸入就會大于能量輸出,裝置的存在就會失去意義。
就像是一個發電廠,發電廠本身的耗能,大于發電廠給外界的電力輸出,它的存在本身就沒有意義。
這不是在制造能量,而是在消耗能量。
所以核聚變內部反應速度,必須維持在一定程度以上,才能以自身的能量輸出,維持反重力、空間罩環境以及其他內部能量消耗。
那么問題就出現了。
在這個能量級別上,各個部件的材料性能不達標,會一直不斷的損耗,一直損耗到無法使用。
當然了。
當前還是要進行實驗,后續再慢慢解決材料問題。
這次實驗有很多人觀看。
趙奕和高層領導站在一起,還親自參與了實驗準備過程,并現場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指導。
很快。
實驗正式開始。
最開始是反重力裝置啟動,后來就是填充燃料,以Z波發生器作為點火設備,核聚變裝置正式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