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呦,這桿子咋這么粗。”
“可能肥料大。”
李棟笑說道。“國盛叔,你嘗嘗,這桿子還挺甜的。”
拉著一車玉米棒子,上面架設些玉米桿子,路過打谷場李棟停下來,桿子分著大家嘗嘗。
“好甜啊。”
“這玉米桿子,咋這么甜,棟子,你家下了啥肥料啊?”
“沒啥,堆得豬糞。”
李棟笑說道。“大家都嘗嘗。”
“這玉米桿子甜的跟蜜似得。”
“棟子,俺看你家玉米熬些玉米糖好了,這甜的。”
“回頭有功夫弄點。”
李棟笑笑趕著車子回到家里,玉米棒子給弄下來,這些玉米桿子得拉不少趟。
好在有一群小娃子幫忙,上車下車都不費功夫。
“回頭各家送點。”
李棟瞅著堆著老高玉米桿子,這東西又甜水又多,真跟甘蔗一樣,喂豬真浪費了。“小娟,我去莊子里一趟,家里你看這些,別讓小雞跑玉米堆里亂啄。”
“嗯。”
來到莊子里,李棟找著韓國富,問問咋個辦法做糖。
“這事你的找六爺。”
李棟找到六爺一問,好家伙太費功夫了,這要全給做了自己這點假期根本不夠。不行給拉集市賣了,一分,二分一根應該能賣得掉,總比喂豬了好。
“唉,玉米桿子長的太好也煩人。”
忙活三四天總算玉米地給弄好了,韓莊這邊水稻收割八八九九了,韓國富召開一會議,李棟過去參加了。“一畝地平均大概四百三十斤。”
“四百三十斤還行。”
李棟嘀咕一聲。
“這孩子你知道前幾天多少,能有三十五十斤都算好年景了。”
韓國紅拍了下桌子,李棟嘀咕三百五斤這能算好年景,前些天還真算,肥料少,生產隊積極性沒現在這么高。
“得向著梁書記匯報一下。”
增產了,說明家庭量產承包還是能干的,不過還得等著其他生產隊產量出來。第二天李棟帶著韓國富來到公社,向著梁書記,高書記匯報了一下韓莊晚稻產量。
“四百三十斤,這產量不錯啊。”
“是不錯。”
高建軍估計一些,高家寨最多四百來斤,韓莊這產量是挺不錯。
李棟家玉米,韓國富也跟梁天說了一下。
“一千斤,好家伙,了不啊。”
李棟心說一般般,自己下得肥料多,再說種子好。
李棟沒參加接下來會議而是騎著三輪摩托車裝著竹蓀去了池城。
這次竹蓀多加上自己帶過來干竹蓀,二三百斤。
“這么多?”張麗都嚇了一跳,這不得幾十萬美元。
幾十萬美元,李棟一時間都不知道干點啥了。
要不投資竹筍公司,山里竹筍多,這東西比竹蓀便宜可是量大,要是能出口,不少賺錢。
“我打聽打聽,要是能成,按你說的在深圳搞個廠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