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管以前的他,不過是個地方小官,位卑職重。
也許對地方而言不小,但對京中貴人而言,也不過是螻蟻罷了。
有人德不配位,有人位不配德,這不就是如今的天武么?
夏敦:“陛下,老朽斗膽坦言,此奏章上的名字個個屬實,乃是一眾官員親手所寫。夏某不才,正是此事的見證者與執行者。”
向上方的武帝拱手,夏敦的聲音毫不掩飾的響起。
原來,數日之前太子曾親自找到他,兩人一番密談直到深夜,終于敲定了那本奏折上的內容。
這幾日里,夏敦或親自出面,或派門徒前往。他們一個個的拜訪那些地方官員,并說明自己的來意。
他夏敦沒有別的本事,就這寒門出生,一路廉潔奉公而聞名。
多年來,他政績斐然為人敬仰,按照常理,他早該升遷入朝,得武帝賞識,得百姓愛戴。
可就因為他是寒門中人,他的位置每每被門閥子弟所取代。
有時候,還會被門閥的門徒們取代。
他能說什么?
他只能一遍遍的告訴自己,這次不行,下次肯定行。
就這般,他兜兜轉轉了幾十年,終于走到了今天。
他有了面見武帝的機會,有了在朝堂上為寒門說話的機會。
而他有,更多的人卻沒有。
在天武的一個個州府之中,還有無數跟他一樣的地方官員。他們勤懇努力,卻成為了卑微出生的犧牲品。
有的人因此一蹶不振,有的人開始昏庸無能,還有的人則自甘墮落,整日與歌舞酒肉為伍……
所以不是這些官員有多么看重太子,而是太子身上有希望,一個能改變他們如今處境的希望。
如果改變不了的話,他們也無法再差下去了。
如果前途無望,那還不如放手一搏。
夏老說了,有且只有一次機會,幫幫太子,也是幫助我們自己。
夏敦:“陛下,我等愿意支持太子祭天,我等保證折上之名個個屬實,乃是這些官員親手所寫。如果在場有人不信,我們大可請人鑒定筆記,以證真偽。”
這一刻,老者的話音鏗鏘有力,其中的倔強與深沉,仿佛凝聚了多年的反抗與掙扎。
他下定決心實屬不易,但他若不搏,未來他們的孩子們豈不是要重蹈覆轍?
搏!
必須搏!
君玄:“夏老言重了,孤相信你,相信一眾官員,也相信太子。諸位,爾等對此可有異議?”
安慰了夏敦兩句,君玄目光嚴肅的掃視周圍。
不用想,他看的一定是一眾門閥中人。
君霖,以及以他與右相王沖為首的一種有心人。
整個朝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,一眾官員面面相覷,一時間都不知該說什么好。
因為夏敦和太子既然敢把東西拿出來,敢說出比對筆記的話來,便一定證明他們有把握。
而且夏敦講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,以他的聲望也的確可能做到。
所以他們必須承認這奏折是真的。
或許有人會說,他們聯名上書,那咱們也請陛下三思,立刻派人外出收集聯名不就行了么?
可先不說剩余的時間夠不夠,就算夠,他們官員的數量也不夠啊……
門閥為何叫門閥?不就是因為位高權重,是官場中權貴,是官員中的少數人們?
所以即便加上他們的弟子門徒,恐怕數量也比不上寒門的一半兒。
招募弟子門徒很簡單,可短時間要去策反某些寒門官員也是做不到的。
如果他們真的那么做了,豈不是落人口舌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