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檔案距離周海所站的位置都不遠,還未等周海搞清楚彭姐的意圖,她似乎已經有了發現。
“找到了,在這里,你們看看!”
說著將檔案本子遞到周海手中,一樣的手工記錄,不過看著似乎更破舊一些,還是用毛筆寫的小楷字體。
上面的記錄著戶主蘇馬修,回族,職業是醫生,后面直接是長子蘇里亞出生于1923年6月3日,次子蘇里曼出生于1939年4月22日。
后面有蘇里亞的妻子,還有他四個兒子的戶籍信息,分別是蘇木宇、蘇木陽、蘇木春、蘇木炎。
周海仔細觀察蘇里曼那頁的下方,有小行藏藍色鋼筆書寫的信息。
可見是后填寫上去的,上面是遷出的日期,而戶籍首頁中蘇馬修的最底部,也是蓋著銷戶的一個紫紅色印章,時間是1969年2月10日。
看來這個蘇馬修就是蘇木恪爺爺,這是蘇里曼剛剛成年,蘇馬修就去世了。
而蘇里亞他們剩余的戶籍下方都寫著遷出,不過這個時間就有些耐人尋味了,全體都是在1969年4月遷出的,至于前去那里下面并沒有詳盡的介紹,只是用藍色印章直接蓋了一個戶籍已遷移的章。
周海沒看明白這個章是什么意思,回身看向彭姐,不用問她稍微思索了一下就解釋道。
“那個年代比較動蕩,很多人被下方勞動改造去了,有的被直接轉回原來的村鎮。
向他這樣的知識分子,如若在單位還擔任一官半職的,大多都是被下放了,至于去哪兒了就很難查。”
胖子想了一下,“我聽老媽說過,那時候家庭成分不好的都要勞改,很多人家都是一家子去的。
不過亂歸亂,管理的還是蠻仔細的,所有人的戶籍都是隨著糧本走,都是吃定額糧食的,無論這個人在做什么,哪怕是去勞改了都需要帶著你的糧食關系走,畢竟是計劃經濟。
您說能不能從這個方面查一下,畢竟要遷移糧食關系,需要戶籍開具證明的,您看在哪里能查到這些信息?”
彭姐看看胖子笑了起來,“看著你胖乎乎的,腦子還是蠻活絡的,這個我知道,之前有一個老太太查她老伴兒的信息,畢竟那個年代離家被抓走了,一直沒有回來,這還是我剛參加工作時候的事兒。”
“后來呢?”
彭姐稍微回憶了一下,“當時找了一個退休的老前輩,在庫房中找到了一些多年前的信息,還真的是用這個方法查到的遷出信息。
行了不賣關子了,你們這都急的火上房了。”
說著彭姐趕緊拽開最北側的一個卷柜,拿著戶籍信息的本子,翻找了一會兒,找到了一個木箱子,胖子趕緊過去幫著抱起箱子走到桌子前。
彭姐放下戶籍信息的本子,將箱子打開,按照日期翻找起來。
“我們按照印章的不同進行了歸類,不過這都是我們老前輩干的,如此一來還能查到一些信息,不過這兩年需要找這些信息的很少了。”
說到這里,彭姐翻找到了一張存根,手上的動作一頓。
“貌似找到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