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夷州的校園民謠很火嗎?”
“已經火了好一陣子了……其實最早對大陸歌壇產生影響的,就是夷州的流行音樂。然而幾乎是到了最近人們才發現,夷州很多的流行歌,竟然有很多都是來自瀛州,來自對瀛州部分優秀歌曲的翻唱……”
牛爾覺得信息量有點大。
這些東西他在網絡上翻遍也沒有發現什么端倪。吳娟娟不經意的一句,就幾乎點中了前世一個時代的流行音樂現象。
當初從馬皇的口中牛爾知道所謂的夷州,幾乎就是前世的彎彎,兩者非常相似。
而吳娟娟接下來對瀛洲的介紹,就讓牛爾想到了前世的霓虹國,二者更是非常地相似。
瀛洲是東勝神洲的一個附屬國。是東勝神洲有限的幾個有自己獨立的文字和語言的島國。瀛洲的所有文化傳承,幾乎都來自于東勝神洲。但在后來數千年的發展中,卻又遠遠地超越了東勝神州。
音樂只是其中之一。
有音樂人甚至這樣評價東勝神洲當下的流行音樂:
瀛洲的旋律,港島的歌詞,西洋的節奏……
根本就沒有東勝神洲本土什么事兒。
因為東勝神洲本土封閉得有點過久。期間的音樂,幾乎都是為了某些目的而創作,距離真正的音樂,已經是越來越遠。
瀛洲則非常崇尚“匠人精神”,幾乎就是根深蒂固,早早就深入人心的瀛洲文化之一。
因此這種“匠人精神”就把瀛洲的各行各業,幾乎都推向了極致,推向了世界的前沿。
當然,也有一些被推向了極端的邪惡。
而港島與瀛洲也非常相像。
東勝神洲數千年底蘊的文化傳統,在港島一直沒有受到什么影響,其根基非常穩固。所以他們創作的那些歌詞,相比于神州本土而言,文化底蘊無疑就更加深厚一些。
包括那些粵語流行曲的歌詞。既有傳統文化底蘊,也有粵語本身特有的神韻。
“原本我只是喜歡聽聽歌罷了,對這些東西并不是很關注。后來倩倩選擇了音樂這條路,走的還不是很順,我這才有意識地去多了解一些……你不會真的像倩倩所說那樣,也要考音樂大學什么的吧?”
吳娟娟見牛爾這么關心流行樂,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。
她是非常希望牛爾選擇漢語言文學類的專業的。她覺得牛爾在文學創作上的天賦,才是真正的天賦,是她親眼見到的天賦,還幾乎就是前無古人后有無來者的那種。
更何況,這也是她自己的執念。
牛爾默默地搖搖頭。
前世他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音樂造詣。今生還有掛在身。此時如果再去選擇音樂專業,幾乎就是重復地做無用功了。
“最近在琢磨寫歌,一邊也在嘗試著寫劇本。寫賺的錢還是太少,太不頂用了。所以我很可能會去學編劇或者導演。因為還沒想得太清楚,才一直沒跟你說。”
“嗯,你要是選擇這個方向,我是完全贊同的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