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結束后,展廳現場先是安靜了數秒,然后全場起立的鼓掌。
“嘩嘩嘩”掌聲響徹,按照歐洲這邊的禮貌,作為開幕式影片,即使拍攝得不好,不符合個人心意,也會禮儀形式的鼓掌。
但現場的掌聲,持續而響,明顯并非禮儀式鼓掌,是覺得好看的熱烈掌聲。
“兩個多月的拍攝時間,成就一部經典影片,世界上也只有楚舜導演能夠辦到。”柯西語氣中的敬佩不言而喻,同時對《隨電影》紀錄片更加期待,想知道如此經典到底是鍛造。
楚舜會不會拍攝喜劇片羅斯不知道,他只知道看完這部影片,一點也沒覺得好笑。
“開幕式電影實至名歸。”羅斯哪怕敵視楚舜,也不得不做出如此評價,他距離鐵血真杠精的境界還相差太遠。
“真正偉大喜劇,內核是悲劇,美麗人生的內核是父親的死亡,從邏輯上似乎也沒問題。”坎塔也起身鼓掌,然后自顧自說了一句。
喜劇內核是悲劇,這句話一直被人拿出來說,但鮮少有人知曉此話來自何處。
說多了乃至于人們覺得是一個空泛的口號,實際地球看看周星馳,他的喜劇不深入看是笑笑,深入的話是笑完后有些悲涼。
馬克吐溫說:喜劇,就是悲劇加時間。
文豪說話真的一針見血。
掌聲足足持續一分鐘,才逐漸小聲,開幕電影的放映結束,觀眾們有序離場。
不少影評人很激動,因為看了一部精彩影片,然后想要點評,揮斥方遒發表言論,所以激動。
有互相討論者,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影評人們看完后的感想肯定也是各不相同。
“人生是一千分的游戲,千萬不能認輸和中途離場,否則坦克就是別人的了。”英國的影評人想到了人生。
“當喬舒亞,在坦克上依舊目光清澈,大喊我們贏了時,那一刻我知道,圭多所做的一切都值得。”意大利影評人感動父親的犧牲,并認為犧牲很值。
“我想到詩人巴爾特蒙的詩:為了看到陽光,我們來到世上。”一個俄羅斯影評人,想起自己國家的詩人:“這首詩的開篇,我一直認為很有道理,但詩篇結束[為了成為陽光,我們存于世上],我并不理解,看完《美麗人生》,有了新的理解,圭多成為了他兒子的太陽。”
俄羅斯現階段雖然在電影行業萎靡,但詩歌小說領域一直非常強。
代表俄羅斯高度的列夫托爾斯泰,還有代表俄羅斯深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。
當然也并非全都的喜歡,電影作為藝術,一定就會有人不喜歡。
所以有影評人看完后面容非常糾結的說:“我不喜歡這個故事,我感覺圭多一直在逃避,雖然我不喜歡但電影,的確是也是一部精彩的影片。”
影評人要說的太多,要是全部記錄下來,好幾篇新聞稿都裝不下。
坎塔在夸了一番《美麗人生》后,走出展映廳,外面涼風拍打在臉上,三月份的柏林也是很冷的,他冷靜下來,忽然想到美麗人生越好,他獲得金熊獎的可能性也越小。
“后半段,圭多在集訓營去廣播室,其實這個劇情太浮夸,消弱了整體的氛圍。”坎塔自言自語的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