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楚舜導演?”
來電顯示看得他一激靈,不知道為什么羅伯特煩躁的心情瞬間改善很多。
上次和楚舜見面還是幾年前,本來說下一部電影就拍攝《隨電影2》紀錄片,結果一晃三四年就過去了。
立刻接通,并且發覺自己情緒有些激動,羅伯特手靠在前座椅上,才開口道:“早上好楚舜導演,很久沒有導演的消息了。”
“晚上好。”電話那邊的楚舜說道:“最近有沒有行程安排?”
“有沒有行程安排,只要楚舜導演有事,再忙我也有時間。”羅伯特濃眉大眼的,在學術圈混久了說話都好聽了些。
“休息了一段時間,準備拍攝新片了,如果有時間羅伯特先生也可以把團隊帶來,拍攝《隨電影2》。”楚舜也沒有故弄玄虛,開門見山的說。
“當然,我后天就可以到華夏。”羅伯特當即表示。
“后天——”楚舜思考了一下,第一部紀錄片似乎沒有拍攝他如何選角,讓羅伯特提前過來,剛好可以連帶試鏡場景也一起拍攝。
“也可以,把團隊成員名單發給利未郵箱,先把出行安排好。”楚舜說道。
前面有提過一句,但應該很多人都忘了,利未、利威爾是吹哥的英文名。
雖然吹哥沒有一手砍后頸肉的本領,但安排住宿很熟絡。
談妥,羅伯特掛斷電話,手輕拍了兩下前座,也難怪他如此激動,可以說楚舜是改變了他職業生涯的男人。
其他不說,若是沒有《隨電影1》,他是絕對擠不進好萊塢電影學術圈。
都知道學術圈是很排外的,最鮮明的例子是,如果你是大佬即使瞎幾把寫數據,然后發表論文,如果不出意外也不會被人發現,并且還會被其他同行各種引用,影響因子也就是如此互相引用來的。
羅伯特所寫《隨電影之我所見,無風格論證》、《隨電影之我所見,獨特風格論證》等等,被眾多大佬引用。
羅伯特拍座椅,前面駕駛位上的羅拉還以為有什么事,但開車也不能回頭。
“先生有什么事嗎?”羅拉問詢。
“去奧黑爾機場。”羅伯特沉吟后說道。
羅拉說道:“好的先生,前面路口我再調頭,奧黑爾機場在另一個方向。”
車輛中一時之間陷入安靜,大概幾分鐘后車輛調頭,羅伯特才致電芝加哥大學副校長。
有“大家”到學校演講,肯定是提前一周就有通知,這點中外亦如是,臨時說有事不能來,是有點坑,哪怕芝加哥大學這種名校臨時找其他專家教授來也很簡單。
可以造成不小麻煩,你真有急事,表面上人家會說理解,但心中會拉入黑名單,理解和接受從來都不是一回事。
羅伯特和副校長打電話說理由也照實說了,是奶奶重病,并且還“無意”透露出,下周《隨電影2》開始拍攝。
問題安全解決,羅伯特松了一口氣,然后在車上,想起少年時起暑假去奶奶家玩的時間。
“為什么我會想,她為什么不晚點死這種話?”羅伯特深吸一口氣,感覺自己剛才的想法有些恐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