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祖國》、《行星組曲》、《眾人信號》一首首配樂錄制完畢。
行星組曲可以說是被科幻電影薅最多毛的羊,音樂廳的來賓也很熟悉。
輿論最多,還是有幕后采訪的《軍民大生產》。
“嗩吶這種樂器,我一直認為很奇特,可以極端的高亢,也能極端的低靡。”康犸評價,作為世界級的作曲大師,他對華夏樂器研究很深,特別喜歡琵琶,還作曲《琵琶、鋼琴、薩克斯風三重奏》,頗有名氣。
當然康犸作為英國作曲家,還是更喜歡海邊的曼徹斯特……
水、靈、火三章完,銀幕第四章節為地,《盜夢空間》。
共十六首,作為商業片,盜夢的配樂很優秀,并且音樂名字直譯都非常有意思。
《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世界》、《夢想的崩潰》、《激進概念》……
在這章展現楚舜強大的控制能力,鼓點、鋼琴、管弦樂等,無論什么樂器只要沒有達到要求,馬上叫停更改。
交響樂團錯誤是少,林疋飛馬樂團也是國際著名樂團,哪會有那么多錯誤,只能說演奏達不到楚舜想要的效果。
楚舜坐在臺下,他還記得,《盜夢空間》后期制作有些趕時間,配樂時間緊。
他后期制作有兩個模式,“強模板”和“隨緣”模板,大多數時都是后者,前者是當初菊次郎的夏天與高山下的花環鍛煉出來。
強模式是真把所有人都當成工具人,不去講什么音樂表達什么情感,音樂廳的來賓見識到。
關湖一二驚嘆:“盜夢空間音樂,我們賞析過,是電子鼓點和恢弘古典音樂的完美結合,光是這部電影,整個好萊塢都沒多少作曲家能辦到。”
“楚家元沒有經過專業的音樂基礎學習,卻有工整的配樂,如果不是親眼看見,真讓人難以相信。”關乎一二小聲道:“或許這是楚家元能夠被譽為[導演之神]的原因!”
旁邊的孟吳斐沒接話,作為黃鐘主編,他欣賞音樂的習慣是記下音樂特點,然后再根據特點分析。
現在經過四部電影,橫向對比才更能看出,四種風格且還有大相徑庭的配樂。
海邊的曼徹斯特和盜夢空間,從感情到技巧,都截然不同。
“大量的古典樂器和虛擬樂器,還將諸多元素雜糅,完全沒有一點凌亂,反之恰到好處,當然這些海奎因先生和康犸先生都能辦到,辦不到的是如此驚人的速度,一周內能夠將《盜夢空間》這樣科幻電影的配樂完成,像是上帝附身在了他身上。”《音樂季刊》主編贊嘆。
康犸不說了,之前說過是英國當下最牛的作曲家,而另一位也是當代十大作曲家之一。
湯姆·海奎因,長著一張“債主臉”,顧名思義看誰都好像欠他幾百萬的不爽臉,是美利堅人,為好萊塢的電影配了不少耳熟能詳的旋律。
“配樂快不是本事,不保證質量、重復沒有思考的旋律,我一天能寫滿十幾張草稿紙。”海奎因道:“可《盜夢空間》配樂,足可以稱為商業片的典范,太難。”
海奎因又好似想到了什么,補充道:“楚舜先生在盜夢空間使用的電子鼓、虛擬樂器以及古典樂器雜糅的方法,被許多配樂工作者效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