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盜夢空間的配樂或許不是楚舜先生最優秀的,也不是最廣為人知的,但這部電影是為好萊塢配樂提供一個模板。”海奎因說道。
關于這點,海奎因有發言權,他還是一位音樂評論家,所寫的《好萊塢配樂史》是作為教材使用。
老規矩,看電影四五排是最佳座位,楚舜等人在第四排。
海奎因和康犸都在第五排,所以后者是很輕松聽到前者的話,他聞言神色流露出瞧不上好萊塢,音樂套路模板化嚴重。
音樂需要創新,看看他們英劇里的配樂,多好聽……著名藝術家海奎因對本國影視劇產業很有自信。
話說回來,如同康犸所言,一部電影的配樂方式,能夠成為好萊塢配樂模板之一,也側面證明楚舜創作能力的杰出。
前世地球漢斯季默大神用七年時間達成“好萊塢模板”成就,盜夢空間、獅子王、加勒比海盜、星際穿越等經典作品配樂耳熟能詳,地位穩固。
在國內有“光頭漢”的戲稱,配樂時常被抄襲,反正據漢斯自己對記者坦言,工作室員工知道又被抄襲,里外里都是快活的氣氛。
至于歐美版權保護那么嚴重,為什么不告?告不完,太多了,林林總總一項項整理也太費神。
楚舜有當世第一導演的地位加成,所以盜夢空間剛出,就被許多“同行”看重。
終章:風
呼呼風聲,是怦然心動的聲音,不知不覺銀幕接近尾聲。
在這部紀錄片中,音樂廳的來賓,產生了個巨大的疑惑——“楚舜作為導演一手主導后期配樂,是以什么標準,來決定用已有音樂,或自己原創”。
怦然心動比較明顯,有四五十年代的大號防噴器,有原創的音樂混合在一起,越想越想不通。
所以音樂廳呈現出兩個截然對立的觀點,正方以柴院校長米哈伊爾為首。
“楚舜先生有嚴謹的標準,怦然心動在回憶時配樂會選擇已有歌曲,展現年代感,而主觀的情緒律動,展現人物的小心思和背景情緒變化會傾向于自己編曲。”米哈伊爾說。
反方則是以康犸為首,他傾向:“楚舜導演對配樂的概念是表達思想的聲音,所以我認為楚舜導演很隨意,有可能他當時認為應該原創,過一兩個月會選擇現有的歌曲,和內容無關,是憑借心情的創作。”
[隨性音樂]和[兩極音樂]之爭,是二十一世紀中葉音樂領域最重要的兩派學說,期間出現了無數學者引經據典,今日暫且不提前透露,反正只需要知道,楚舜在隨電影霸場去霸占電影論文板塊后,隨音樂又長期霸占音樂論文板塊。
[楚舜導演你制作了這么多后期配樂,最滿意的一首有嗎?]羅伯特在結束時詢問。
“最滿意的?最滿意的我認為是下一首。”楚舜話鋒一轉:“是不是以為我會這樣回答,但其實不會,我說了,音樂是思想的聲音,思想只有先后,沒有高低之分,所以配樂也沒有最滿意的。”
伴隨著楚舜的回答,《隨音樂》結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