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地勇士們用簡易的盾牌抵擋拋射,不少人都受傷,重騎兵手持長槍沖擊。
華萊士在戰斗中一直都是有勇有謀,命令原地不動做防御狀,看上去是以卵擊石的行為。
“準備!”
“穩住。”
“穩住。”
“穩住!”
這段鏡頭是交替剪輯,一邊是如同裝甲車排山倒海襲來的騎兵,一邊是如海中孤島堅守的蘇格蘭勇士,影廳觀眾的屏氣凝神,臨場感拉滿。
當騎兵近在咫尺,甚至都能聞到馬味,“攻!”華萊士才一聲令下,前排勇士才快速地撿起地面上削尖的木棍,這也是前面華萊士所說,要打造許多更長的矛。
比蘇格蘭騎兵手中的長槍更長。
因為距離太近,勒馬停下根本不可能,所以長矛貫穿馬匹,馬血和人血灑滿地,英格蘭騎兵如同雞蛋撞石頭,隊形瞬間混亂。
“砰砰砰”一個個騎兵被拋下。
英格蘭貴族見狀也慌,馬上出動輕裝步兵,雙方短兵相接。
原始的氣息讓天空都為之陰沉,嘩啦啦大雨傾盆。
前面說了,蘇格蘭軍隊是英格蘭群演,而英格蘭軍隊又是蘇格蘭人,或許本身就有仇怨什么的,拍戲時壓根用不著動作導演執導,打得很盡力。
“戰斗場面野蠻而真實,主要是弓箭手,沒錯歷史上的弓箭手并不是弱不禁風,沒力氣當步兵才轉為弓箭手,實際上長弓手,一直都是軍隊中最強壯的人。”英國首相溫斯頓說。
“這是我見過拍攝中世紀戰場最真實的電影,沒有之一。”溫斯頓給了高評價。
高地勇士們裝備的確落后,可極高的戰斗熱情,在華萊士的領導下居然打得正規的輕裝步兵節節敗退。
捅眼睛,砍頭,大錘掄殺,砍胳膊砍腿,真實的戰斗是生死的較量,誰的武器能夠快速打擊在對方身上誰就勝利。
原始,血脈膨脹!
在開戰前,華萊士先讓蘇格蘭領頭人帶領著一部分人假裝逃離,現在這部分人騎馬直殺回來,目標就是大后方的長弓手。
針對騎兵,針對長弓手,華萊士都有穩妥的安排,反觀英格蘭方壓根沒把敵人放眼里,結果是驕兵必敗,連領軍的查理德爵士都被砍頭了。
未死的從死人堆里爬出來,負傷的搖搖晃晃站著,所有人都力竭。
華萊士高舉大劍,向天空吶喊,響徹草原的聲音,他們贏了!
“這就是船長的調度能力嗎?即便知道斯特林橋戰役,是蘇格蘭方贏了,但看到華萊士高舉吶喊時,還是忍不住在心中為他揮拳。”禿頭影評人說道。
“這個戰斗拍攝得太野蠻了,任何時候戰爭都是殘酷的。”頭發茂密的影評人感嘆,他注意到旁邊的女士沒有被嚇到。
顯然導演把握得很好,這個血腥是在女性觀眾接受的范圍,或許也是因為大雨,洗刷了些許血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