逼良為娼那是好的,完全漠視百姓生死,那怕百姓易子而食,只要他自己過得好就行了。
要說世家和士大夫等還有一個區別,那就是骨氣!
世家之人,不少在執政上還是非常清白,具有骨氣的,尤其看重血脈,鄙視異族胡人;而后來的士大夫,東林黨等人士,勾結敵人,叛變投降,比比皆是!
因此鄒羽從沒有想過,要把世家滅掉,只是要打破他們那些陳舊的觀念,固執的思想!反而是那些沒有文化,沒有底蘊的地主,富戶,在地方上官商勾結,欺男霸女,才是需要消滅的對象。
當然,鄒羽不會如此浪費人力,礦區將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地。至于女的嘛,在這個世道,自然重新嫁人,為國家人口事業,做貢獻。
集體居住,集體種植,現在每一個村莊,大量的人居住在一起,共同勞作,還減少了一個歷朝歷代以來,最大的問題———械斗!
以前的村莊,寨子,都是以絕大部分同姓之人,住在一起,以村老,宗老為主心骨。每年因為爭奪水資源,土地,柴火,都會引起不少爭執和械斗!為此死的人不在少數。
法不下鄉!這是規矩!縣里的法令,到了村里,沒有一個宗老的話好使,對于宗老處理同宗事務,也管不到!
現在住在一起了,勞作也是統一的,房屋,水渠,都是官府帶著所有人,共同修建!田地整整齊齊,按照人口劃分,不存在你多我少!
事務上公平了,而且共同勞作,天天交談,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沒有了,關系自然也就近了。
一般的小事,任然是村老共同負責,如果有不同意見,也會找到官府做裁定,這樣爭端就少了許多!
雖然說是共同勞作,但是土地還是按照隋朝均田制的原則,按人口劃分,只是這頭兩年,收成的時候,壯年勞力,會多分口糧,甚至蔬菜,果實,都會多分一些。
這一點沒有任何人有意見,畢竟別人出力最多;搬遷村子,還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減少了青皮,懶漢!對于游手好閑的人,肯定分不到吃的。原本大家住得分散,還有不少偷雞摸狗的人。現在集中起來了,家家基本都養有家禽,狗子!擔心家禽丟失,擔心被野獸吃了,自然而然,看管就要嚴格多了,每一個村莊,自發的安排了人員值守。這就讓偷雞摸狗的人無從下手。至于懶漢,以前還能乞討,自家地里隨便糊弄,現在可沒有空子給他轉,不好好做,就沒有吃的!就這么簡單粗暴,畢竟天天工作,大家都看在眼里,想要鬧事,可以,礦區還等著呢!
不說家家過得有多好,至少不會餓死人,鄒羽是下定了決心,那怕用光永豐倉的糧食,也要把治下百姓,好好梳理,集中安置!
也正是如此不計成本,才能把饑荒中的百姓,搬遷到一起;才能讓他們甘愿離開老家,離開祖宗留下的土地,離開宗祠!
現在整個治下,都成了新的農莊,因為土地多,人口少,每個村莊,依山傍水,都是肥沃土地,因此百姓安居樂業,基本沒有怨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