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苑內,關寧正在跟泥瓦匠解釋著他的“快火蜂窩煤爐灶”的筑造之法。
關寧的設計方案是要在廚房內砌出五個灶面相連的爐頭,其中四個是加裝了鼓風機的。
鼓風機用一根風管與快火炒菜爐的底部相連,爐頭上方有遮蔽煤灰的活動裝置,當需要加風的時候,這個裝置與排風管相連,因為加風而噴出的煤灰煙氣則全部排出到外面,不會弄臟廚房的環境。
另一個爐頭則是專門用來蒸、煮、燉的慢火爐,兩者的區別只在于通風助燃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爐頭的尺寸當然要與蜂窩煤的尺寸吻合,而灶臺的寬度則充分考慮到油、鹽、醬、醋等調料的擺放位置,以方便廚子們在爆炒菜品過程中添加調料及配菜。
灶臺的對面是案臺,分為三個區域,分別擺放處理好的瓜果菜蔬、生鮮水產以及禽畜生肉等食材,以方便廚師們在炒菜時隨時取用。
案臺后面是擺放食材的層架,也同樣分門別類地隔成幾個區域,濕貨與干貨分開擺放。
然后,就是廚房中很重要的水臺了。
水臺不是洗碗臺,而是將采購進來的各種產品進行初加工。
比如將肘子去毛、洗刷、斬塊;將各類的魚去鱗、開膛、清洗;將肉切片、切絲或者剁成肉末;將螃蟹開殼去腮等等……
水臺需要大量用水,為此,關寧設計了“簡易自來水系統”!
便是在廚房的外面裝設兩個高于水臺的大木桶,通過幾根聯接起來的竹管將水引至水臺上,至于水閥設備,一時間還造不出來,便暫時以木塞代替吧。
這個廚房,除了欠缺抽油煙設備(動力問題太難解決)之外,可以說是現代廚房的低配版了!
圖紙設計已經很復雜,施工就更不用說了。
為此,在施工的初始階段,關寧需要時時監督著……
烹飪是這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,群眾基礎最廣泛的藝術形式。
縱觀整個人類發展史,無論世道如何變幻,從來任何人、任何事可以阻擋這項藝術蓬勃發展。
人類發展史歸根結底,其實就是一部人類尋找食物,生產食物以及烹飪食物的進化史。
烹飪的藝術一定會朝著更精細、更健康、更科學的目標前行,而要實現這三個目標,讓美食藝術永遠繁榮興盛的唯一動力就是——食物的味道!
是沒有人會愿意去品嘗一坨象屎一樣的健康食物的,無論這坨東西對身體有多好!
人永遠是追求感觀刺激的生物,所以對于吃貨們來說,食物的色、香、味、形永遠比它的營養成分重要得多。(華夏的國寶級美食——辣條便是一個最好的詮釋!)
關寧穿越到關府的時間不算長,但對于關府的飲食……他已經無力吐槽了,對于他這個曾經吃遍天下美食的CEO來說,現在每天吃飯就跟受刑一樣!
隋代煮(蒸)飯以及做菜的炊具仍以釜、鑊為主,這些炊具厚重敦實,不利于快速導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