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朝堂之上,聽完了朝中各部稟報。
李世民本想下朝算了。
魏征上前說道:“陛下,這次謠言所起蹊蹺,必須查清楚是不是有人在傳謠。”
李世民撫著額頭說道:“朕會安排人查。”
魏征點頭退下。
李世民站起身,“退朝。”
這一退朝,剛轉身的李世民回頭發現這些文武大臣走得比自己還要著急。
“他們這是……”
“回陛下,都急著去看詩去了。”
“已經幾首了。”李世民問道。
“快三百首了。”太監說道。
李世民腳下一個粗咧差點沒站穩。
“陛下!”
太監來報說道:“陛下,太原急報。”
李世民神情緊張接過來自太原的奏章,一般來說普通的奏章遞入宮中先要經過門下省,再是到中書省,把緊要的和可以善后處理的中書省都會挑選出來。
中書省挑揀出比較棘手的奏章才會由房玄齡和杜如晦遞給自己。
若是特別緊急,會越過中書省直接送到自己的面前。
看著奏章上的內容是太原出事了。
太原周邊的田地里發現不少蝗蟲的幼蟲,今年的冬日結束得早,莫非蝗災還要再來一次?
太原的刺史也在奏章里說明了想法。
可以一把火把這些田地里的糧食都燒了,連帶蝗蟲的幼蟲都燒死。
這樣一來太原很多地方今年都會顆粒無收。
若是不燒等蝗蟲飛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地方受災。
這樣的決定一個刺史不敢做,想讓朝中做決定。
要不就是顆粒無收,要不就是各地都受災。
去年蝗災席卷關中的時候,房玄齡就說過,蝗蟲會留下蟲籽。
來年還要防范。
是要一把火燒了這些田地嗎?
燒了之中朝中要怎么應對顆粒無收的太原?
李世民心亂如麻,一邊是躍躍欲試的涼州。
另一邊又是太原出事了。
做皇帝好累,李世民突然不想干了。
拿著太原的這份奏章,吩咐道:“把房玄齡和杜如晦,召入甘露殿議事。”
回到甘露殿,李世民這才坐穩,喝下一口茶水終于讓自己平靜下來。
又有太監急急忙忙跑來,“陛下!陛下!李正他……”
“他還在作詩嗎?”李世民吃驚問道。
“回陛下,李正倒是沒有詩送進長安。”
“總算結束了。”
李世民長嘆一口氣說道。
見小太監面色猶豫,李世民問道:“怎么了嗎?”
小心翼翼地拿出冊子,小太監遞上說道:“陛下,李正開始寫詞了。”
李世民趕緊拿過冊子看起了上面的內容: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……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。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“這個李正!”
從來沒有對什么人如此咬牙切齒,李正是第一個。
李世民自認想要把天下英才收入麾下。
出了這么一個妖孽般的人。
偏偏他還不想入朝為官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近三百首詩貼滿了城墻。
這還不夠,李正又開始寫詞……
長安文人還沒瘋,有人說李正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