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。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夜來幽夢忽還鄉,小軒窗,正梳妝。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料得年年腸斷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”
孤墳千里,沒有地方述說心中的悲涼,相看無言只有淚千行。
李泰品著這些詩詞,“好文章,好詞句啊。”
不過左看右看,李正的字確實太過不堪入目。
而且還有好多錯字。
“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。”
秦瓊感嘆道:“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感受。”
可還有誰能寫出這樣詩篇,還有誰能一天一夜之間寫出數百首詩詞。
城墻之下人群擁擠,只好出動了金吾衛來維持這里的秩序。
長安的各個坊間都在傳唱著李正做出來的詩詞。
有文人癲狂地喝著酒水,大聲念著詩詞。
長安所有的文人都癡狂了。
自天下一統以來,戰爭平定之后就有了文人揮斥方遒的空間。
千百年來出過多少的文人,出過多少的才子。
也有很多很多精彩絕倫的篇章。
發展至今大唐的詩文雖然沒有達到頂峰。
那些當代的大儒也都是寫文章的好手。
好詩好詞數不勝數,那些流傳于世的也是鳳毛麟角。
唯獨這一次李正一天一夜之間的數百首詩詞。
看著長安城墻上掛滿了詩篇。
哪一朝哪一代有如此景觀。
生在當下有多少人讀書人激動。
在這些詩篇面前又有多少人失落。
程咬金站在長安的一處樓臺上,從這里可以看到長安城墻上貼滿的詩詞,“長孫家的書舍以李正寫不好字為理由把人趕出來的書院,現在長孫無忌連腸子都悔青了吧。”
須發皆白的孔穎達說道:“先祖圣賢孔子有云:有教無類,怎么能因為李正寫不好字就把人給趕出去。”
程咬金冷笑說道:“可惜啊,這個李正現在怎么都不想做官。”
孔穎達想到長孫家的作為失落地搖頭。
……
長孫無忌在自己的家中怒火中燒。
一個李正要攪得長孫家名譽掃地。
長孫家的書舍是給長孫家培養人的。
只要培養出一個能進入朝堂的人。
那這個人就是就是長孫家的羽翼。
將來可以有更多的人在朝堂上站在長孫家這邊。
說來也有些自私,長孫無忌一直以來的政敵,杜如晦和房玄齡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,自己不過是想要站在這兩人的前面而已。
李二登基之后,長孫無忌心里就明白。
自己與房玄齡和杜如晦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的這般家底。
如今的長孫家雖說比不上世家也是長安的權貴中數得上號的。
長孫無忌心里清楚,李世民也一定知道自己在培植羽翼。
他沒有戳穿自己。
因為李世民現在沒得選,大唐的讀書人太少了。
他需要有人來給他培養讀書人。
自己建設書院,給弘文館培養可以投卷的讀書人都是自己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