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也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人沒有的優勢。
他們沒有長孫家的經營,他們也沒有長孫家積累的家底。
長孫無忌心里一直都有一個陰影。
也有不少人說自己是靠著當今皇后上位的。
長孫無忌冷笑,早在李世民還沒發跡的時候,自己和李世民就是布衣之交了。
比房玄齡他們更早結識李世民。
確實在治國的韜略與謀略上,長孫無忌自認自己比不上房玄齡。
所以一直以來都給長孫沖最好的,想盡辦法讓他跟著太子伴讀。
讓他可以比朝中所有的權貴子弟都耀眼。
事有所成事到如今卻殺出了一個李正。
打亂了自己十多年以來的計劃。
長孫沖對自己的父親勸說道:“父親李正不過是詩詞數術厲害而已。”
誰能想到當初一個看不上的小子能有今日這般的成就。
如今長安有人傳李正是詩圣。
這件事必定銘刻在長安很多人的心中。
“父親!孩兒以為當今陛下真正需要的是能治國的良才,大唐立足中原才幾年,朝中缺人,一個賣弄辭藻,只會一些數術的人不足為奇,也不足為懼。”
長孫無忌看著自己的兒子面色復雜。
“最近太原傳來一份急報,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被召入宮中商議事情。”
長孫沖問道:“太原出什么事了嗎?”
要不是宮里的人脈傳來的消息,長孫無忌也不會現在就知道太原發生的事情。
“在太原發現不少蝗災端倪,太原刺史向朝中發來奏章,請火燒田地,免得再出大禍。
去年的蝗災,長孫沖至今還歷歷在目,餓死了不少人。
長孫無忌耐心說道:“陛下的意思是想要保住糧食,可蝗災也不能再發生了。”
“孩兒明白了,這就去找人商議對策。”
長孫無忌點頭。
不過細細想想,李正這個孩子確實詩詞無雙,數術也有造詣。
當今陛下需要的確實是可以治國的良才。
李正?
長孫無忌隨即也不是這么擔心,只是為了自己家聲譽,長孫沖必須展露頭角。
在長安還是不斷有李正的新詞送來。
甚至有不少人就站在城門口一旦有詩詞送來立刻抄送下來。
“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”
孔穎達看著抄送下來的詩詞感嘆:“好句子啊!好一句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”
相比李正在長安的境遇不就說著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
李正本沒有想要在長安闖出多大的名頭。
卻是惹得謠言滿天飛。
這些謠言甚至想要毀了一個十二歲的孩子。
這大唐必須給年輕人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。
孔穎達心中想著。
“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,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,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,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!”
又是一首詞送入長安。
一面城墻貼不下了就貼到另外一面城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