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瓊說道:“這都已經入秋了,哪里熱了?”
“……”
程咬金看了一眼四周,“爾等這么看著我程某人做甚?”
“……”
最終在眾人的目光下,程咬金用六千貫的價格買下了李世民的字。
又在眾人的目光下,程咬金悲傷地走出承天門。
事后,李世民也沒想到自己的字這么值錢?把李治叫到了甘露殿。
盯著自己的兒子,李世民問道:“誰讓你賣朕的字!”
李治委屈地低著頭,“皇姐要出嫁了,兒臣不想皇姐……”
李治這么也是出于孝心,雖說有過可也不好批評,上一次在太極殿前的事情就不計較了,這一次連字都要賣。
看著自己的兒子,李世民低聲問道:“是不是李正讓你這么做的。”
“是的。”李治如實說道。
李世民黑著臉,這個李正讓稚奴賣朕的字帖,掙朝臣的錢,再做嫁妝給李正?
玩得一手好算計,把朕的兒子算計得團團轉。
看著還年幼的李治,之前是為了他母后,這次是為了他皇姐的婚事。
不管怎么說這小子的初心是好的。
當今陛下一直以來節儉,連宮里的日子都過不好,還想著勤政為民如此陛下,體恤民心。
一則佳話傳遍了整個長安。
長安的百姓贊嘆當今陛下為了邊關戰事為了天下民生,如今窮得都成什么樣了。
也有人感嘆,“當今陛下為了公主的婚事,連嫁妝都拿不出來。”
更有人說,“據傳聞當即陛下已經很久沒做吃一頓飽飯了。”
“明君吶。”
“當今晉王殿下竟然要靠賣陛下的字來謀生,實乃感天動地。”
長安的不少百姓紛紛拿出自己的錢財來資助宮中。
有的人拿出了一文兩文,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布絹都拿出來了。
長安群情涌動,一下子就號召了不少人來為朝中捐錢捐物。
長安一處樓閣中,李崇義看著長安的盛況。
李孝恭說道:“李正不想作為當今陛下的臣子,這個孩子從心里就沒有臣服過陛下,不管陛下如何封賞,他就從沒踏入太極殿一步,不知道這孩子哪里來的底氣敢和當今陛下扳手腕。”
“李正有才智,陛下真正想要的是收服李正,讓他去給龍武軍養馬是陛下寄予他厚望,將來讓李正執掌龍武軍也未嘗不可能。”
李崇義聽著眼睛都不敢眨。
李孝恭接著說道:“只要李正向陛下表忠心,陛下可以給李正更多!什么門第之間,權貴與庶民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。”
“李正到底不是一個傻子,陛下已經把莫大的好處放在了李正面前,就等著李正點頭,可是他點頭了嗎?這就是李正的高明的地方。”
李崇義又說道:“可李正已經和皇后做生意了,這不算……”
“所以你小子不適合留在長安,在長安的都是人精吶,那些人都在裝糊涂,你是真糊涂。”
“孩兒不解。”
李孝恭又說道:“李正不過是拿出了兩分利,得到了當今陛下的庇佑,李正要的就是皇家的保護傘,兩分利而已,給就給了,李正愛財,可他不會拿得太多,留點余地,背靠李唐讓五姓投鼠忌器。”
“活字印刷術,當今陛下志在必得,那是對付五姓最好的一把利刃,這是陽謀,陛下不得不和李正交易,得到皇家的保護,可不臣服于皇家,這就是李正高明的地方”
“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有這番謀略,老夫真不愿意相信那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。”
“下嫁公主說得好聽,滿朝文武都在談著門第之間,那是陛下利用門第之見,借公主婚事要挾李正,就看他李正從不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