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重要是有鹽,常年打仗的松贊干布當然知道軍中鹽的重要性。
涇陽護衛隊吃東西的時候是不說話的,很安靜。
士兵們吃東西的時候也坐得很整齊,而且更不會留下什么殘羹剩飯,這也是涇陽護衛隊的鐵律,不論伙食吃的是什么自己碗里的一定要吃干凈。
吃完之后會收拾好,而且自己的碗筷要自己洗干凈。
一切都很有紀律。
反觀吐蕃這邊。
一群吐蕃人吃東西的情況很混亂,有人大笑著有人大聲喧嘩,坐沒坐姿,吃沒吃相,有些人更是直接用手抓著吃的,明明這幾天都是吃飽的,這些人還是和幾天沒吃過飯的餓死鬼一般。
松贊干布覺得有些羞愧也有些丟人。
要是以后自己的吐蕃勇士也這么有紀律,這么有精神該有多好。
又過了幾日松贊干布收到了祿東贊的急報,吐蕃在拉薩的剩余兩萬兵馬情況非常不好。
眼下很需要支援。
松贊干布又找到了王玄策,“王副將現在還不能出兵嗎?”
王玄策收拾著碗筷說道:“還不是出兵的時候。”
“祿東贊在薩拉的情況很危急,我必須要動身。”
“那你去吧,處處小心。”
走之前松贊干布對王玄策說道:“王副將,我希望你們可以遵守諾言。”
王玄策微笑說道:“我們中原人是講究信譽的,畢竟這次五百萬貫的馳援,你也放心長安令也不會讓這件事成為一個笑話的。”
松贊干布匆忙組織自己的兵馬,整頓好之后便帶著五千吐蕃勇士離開了。
李恪走來說道:“他走了?”
王玄策點頭,“松贊干布坐不住了,他救自己的吐蕃子民心切啊。”
李恪說道:“他為了他自己的吐蕃,他可以付出一切,我們這些手足可都是村子里帶出來的,少一個人都是大事,可不能冒險。”
王玄策點頭,“這些日子派出去的斥候查探得如何了。”
“正要和你說這件事,去大營說話。”
李恪跟著王玄策來到大營,在軍中的大營中有一個巨大的沙盤,大軍停留在這里這么多天就是為了制造這個沙盤。
沙盤上插著的小旗子都是如今西突厥的兵馬分部。
并且一旁還掛著一張巨大的地圖,這張地圖就是大半個吐蕃的地形圖。
喀喇山是一個作為駐地的好地方,這里有水源而且易守難攻,本不想著急動手,按照李正的吩咐不用和西突厥拼死,一切見機行事。
但是一千人的大軍不能一直漂泊,需要一個長久的駐地。
喀喇山就是一個很合適的地方。
王玄策看了一眼等高線地形圖,“吐蕃的地勢從低到高,我們一路前往拉薩地勢會越來越高。”
李恪說道:“按照李正的說法,我們越進入吐蕃的深處,我們的人身體上也會出現一些狀況,到現在倒是軍中還沒有發現這種情況。”
“長安令的話一向很準,我們要注意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