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鼎沉聲說道:“稱心事涉兵器案,而且還有吐蕃的指證,想來罪名是確鑿的,只是這些日子一直都是長孫公子在審問,才一直懸而未決,長安令若是想讓他從大理寺出來……”
“能行嗎?”
“不好辦。”王鼎思量半晌說道:“也不難辦,只要稱心能夠配合就行。”
“好說。”
李正微笑道。
王鼎狐疑地又看了一眼李正說道:“老奴這就與陛下去分說。”
李正也說道:“有什么需要配合的你和許敬宗說就行了。”
王鼎點頭,“老奴明白了。”
“有勞了。”
“老奴這就回去了,長安令莫送。”
王鼎邁著腳步離開,李正朝著他的背影再次喊道:“臘肉和雞抓會送到宮里,到時候王公公記得收一下。”
一路走著王鼎揮了揮手,也不知道這個老太監是拒絕海慧寺答應了。
混凝土的配方研究得差不多了。
李正回到了家中,來到自己的書房,打開地圖,看著長安以東的方向。
未來的關中的經濟重心不一定會在長安。
當然以后的長安大差也不會太差。
畢竟陛下就在長安,大唐的絕大多數權貴國公也都在長安,權貴是大唐消費力的天花板。
李正瞧著地圖,在洛水河到長安以及涇陽之間有一條線連接著。
這是之前構思好的新官道。
這條新官道全長將近五十公里。
已經超過的系統任務的三十公里。
按照這條路的鋪設,可以從長安連接洛水,再由洛水一路連接到洛陽。
這條路線就是用來作為經濟運輸樞紐的。
好在這些日子除了鉆研修路,還看了一眼運輸業的發展。
在這個沒有船和汽車的年代。
水路的效益一直很不錯。
中原的水系盤根錯節,尤其是江南兩湖一帶。
這可都是中原得天獨厚的。
將來大唐的經濟中心會朝著洛陽傾斜,大運河的益處最先體現在洛陽。
洛陽占據了這份紅利,就是長安大唐貨物交易的一個樞紐。
這個樞紐會影響中原很長一段時間。
大唐后來的幾位皇帝也遷都洛陽。
還有一個原因就是,長安這片土地由于長安的耕種,水土流失嚴重,已經越來越貧瘠了。
隴右的風沙時常吹到長安,這造成了長安的氣候不好。
還有百萬人口的大城長安,對長安地下水系的污染。
一千多年了,長安的水系鬼知道已經污染到了什么地步。
氣候,污染,加上土地的緣故,長安又是千年古都。
總結來說還是長安太老舊了,自秦漢以來這個千年古都太老舊了。
現在說遷都也還早,在這個機遇之前,盡量先給自己打好基礎,李正瞧著這幅地圖心中越發確認這個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