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承乾也來了精神問道:“哪六個字。”、
放下一串羊肉串,李正說道:“公平。”
又放下一串羊肉串,李正又說道:“公平。”
再放下一串羊肉串,李正指著桌案上的三串羊肉說道:“還是公平!”
“公平……”
這兩個字讓房玄齡倒吸一口涼氣。
李正吃下一口羊肉串說道:“其實也很簡單,那就是從百姓到士族再到權貴,所有人都在一個起點,同一個方向上,不論是權貴還是皇戚,或者是世家大族,大家都是在一個公平的環境里。”
房玄齡點頭說道:“長安令的方式是拋卻身份和背景?”
李正點頭。
說完房玄齡又是思量半晌,“長安令的話語,老夫記住了,待回到中書省老夫會和朝中眾人商議。”
其實關于科舉的制度有很多很多,自科舉開創以來,科舉作為普通人翻身,靠讀書改變命運的方式一直都在延續著。
并且一直都在完善。
要說科舉,李正可以和房玄齡說上一天一夜不帶停的。
其中包括很多反腐敗的做法。
但也不能說太多,有些事情太超前就怕嚇到他們。
而且如今的中原情況還不一定適用后世的方式。
世家的長年壟斷之下,科舉的開始沒有這么簡單,如今不管是李世民的朝堂,還是世家的拖后腿,整個中原都有些尾大不掉的情況。
這就像是李世民想要做一個天降猛男,需要大家在這個時代下狂奔。
但是世家卻牢牢拖著這個時代的后腿。
李世民能不急眼嗎?
房玄齡再次問道:“敢問長安令可有什么具體的方向?”
李正再次說道:“其實要說方向也說不上,要說掙錢我可能在行,可要說科舉這種事情我是真的沒什么經驗。”
李承乾帶著懷疑的目光看著李正,總覺得李正心里很清楚,就是不肯說。
房玄齡笑了笑說道:“長安令但說無妨。”
“那我就說了。”
李正換了一個坐姿,坐直身體說道:“其實我覺得應該是從各個地方鄉與縣開始,從鄉縣到郡,到州府,再到各個州府往上遞交,再到最后的長安,一步步往上走。”
房玄齡心中記下李正的話語。
“中原地大若是這么實施,天南地北的學子都要向長安靠攏。
朝中最好給予學子們一定的補足,比如說從更遠的地方來到長安參加科舉,可以獲得一定的銀錢,已經各地州府給予一定的盤纏,這世道能讀書的都是有錢人。
路途遙遠,若是只能來長安的學子只有富貴人家,那開科舉也是白搭。”
“科舉要的是公平,達成這種公平,在下說得容易,可朝中想要辦起來又不容易。”
李正對房玄齡說道:“在下不過是隨口一說還望房老不要見怪。”
房玄齡也說道:“哪里哪里,是老夫受教了。”
長安城中,一直等在承天門的唐玄奘終于收到宮內的回報,可以入宮見陛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