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泰又說大:“果然你對倭國有成見。”
“我就是對倭國有成見。”
李正說著也不想和李泰解釋太多,又說道:“而且倭國這個地方非常的多災多難,動不動就是地震,海嘯,火山噴發,就連種田也沒有足夠的土地,就是一個小小的一個島,也就我們中原一個郡的大小。”
李泰又說道:“那高句麗呢?”
“一個見風使舵的小國而已,想要他們絕對忠心不太可能,倒也不是多大的威脅,只要掐住他們的喉嚨,高句麗就會乖乖聽話了。”
李泰說道:“確實如你所說,自秦漢開始高句麗就是一直反復,中原強大了高句麗會臣服,但是一旦中原慌亂了,高句麗又是自立一方。”
李正又說道:“先要掐住高句麗的喉嚨才行。”
“掐住喉嚨?”李泰琢磨說道:“要不就控制高句麗的兵權?”
李正說道:“控制高句麗的兵權也不過是一時之計,最好的就是控制高句麗的權力傳承。”
“怎么控制?”
李正長嘆一口氣說道:“很簡單,只要讓他們的所有子嗣來長安,子孫全部控制,美其名曰讓他們來長安學習,他們就會乖乖地把子嗣送來長安,并且派出官員常駐高句麗,再是控制兵權。”
李泰倒吸一口涼氣說道:“這一招真夠歹毒的,控制高句麗的后代,將他們的孩子從小開始培養成中原的傀儡。”
將吃完的瓜皮,隨手一扔,李泰又說道:“雖說歹毒了一些,但是確實很好用,控制高句麗的每一代王,這樣一來就可以長久控制高句麗,以至于誰來當高句麗的王都由大唐來決定,如此一來每一代王心中都有一個想法,那就是不能背叛和反抗中原。”
“說來楊廣三征高句麗,都失敗了想來高句麗也不好征討吧。”
李正看著平靜的河面,“其實要征討高句麗也沒這么難,只是楊廣選擇的時機和方式不對而已。”
李泰瞧著李正說道:“那你是不是奇招制勝的方法,有可以打敗高句麗的辦法?”
李正搖頭說道:“沒有。”
李泰篤定地瞧著李正,“你一定有辦法。”
看到綁在魚線上的浮漂,李正當即拉起魚竿,釣上來的只是一條拇指大小的小魚。
把小魚從鉤子上取下來,重新放回河中,重新掛上魚餌放入河中。
李泰看著李正熟練的動作,“小魚也可以做菜吧。”
“小魚要是趕盡殺絕了,以后就沒有魚釣了,等到我們放生的小魚成了大魚,大魚在產小魚,這樣一來魚就不會被趕盡殺絕,我們就會一直都有魚吃。”
鄭撅和王盛在洛水休息了一天,便再次前往去長安的路上。
看了一眼王盛,鄭撅說道:“你是不是想不明白,一開始你和我的意見相左,還要你一起同行?”
王盛疑惑地看著鄭撅。
“我知道這個問題你一定想了很多遍,一直沒有開口問而已。”鄭撅提著馬兒的韁繩說道:“這世上聰明人很多,也不是只有李正一個是聰明人,我欣賞聰明人,至于那些迂腐的老頭子,他們早就該放權給年輕人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