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將價值最大化的人,為了將價值最大化,萬物都是棋子、都可以成為他們隨手犧牲的炮灰。
何因欽聽說過鎂國首席執政官羅絲服的一些事情,有坊間傳言說,鎂國首席執政官羅絲服其實在小鬼子準備偷襲珍港,發動對鎂國的戰爭之前,他就已經是得到了相關的情報信息。
只是鎂國首席執政官羅絲服選擇了漠視這一情報信息。
這又是為什么?
要知道在倭奴偷襲珍港的第二天,鎂國總統羅絲服便發表著名的“國恥”演講,并正式簽署對日宣戰的聲明。這也意味著鎂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。
在二戰結束之后,世界上最大的收益方是鎂國。
鎂國的霸權體系也正是從那之后才正式確立,但在珍港遭到日軍襲擊之前。
鎂國國內就針對是否要趟二戰這灘渾水爭論不休。
在鎂國剛剛建國的時候,就奉行的一直是“孤立主義”。
希望北美不僅僅在政治上脫離歐洲,更希望從經濟外交全方面脫離。
簡而言之就是,北美地區自己玩自己的,能不參與國際間的糾紛就不參與。
即便是一戰期間歐洲地區打得如火如荼,鎂國最開始也是坐山觀虎斗,賣賣武器彈藥賺賺錢就行了。
只是直到一戰打了一段時間之后,鎂國才因為各種原因加入到協約國的隊伍中。
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如此。
在戰爭初期,鎂國依舊是奉行“孤立主義”的外交政策。
尤其是一戰打完之后。
出于對一戰的陰影,國內反戰情緒高漲,“孤立主義”成為20世紀30年代鎂國的主流風氣。
鎂國甚至為此出臺了《中立法案》。
再加上國內剛剛走出經濟大蕭條的陰影,無論是從政治、民心、還是經濟都不允許鎂國貿然參加二戰。
但這只是鎂國大多數人的想法而已,一些政客自然不是這么想的。
畢竟戰爭,他們又不用上前線去送死,也不用當炮灰。
讓別人去送死,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。
這不就是鎂國那些政客們經常做的事情么?
這些支持參與二戰的政客認為鎂國當時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,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和第一大經濟體。
所以鎂國也勢必要尋求更高的國際地位,保守的“孤立主義”已經落后。
而同時軸心國的起勢勢必會在未來威脅到鎂國的安全,鎂國絕對不能聽之任之,再搞新的“綏靖政策”。
因此加入二戰打擊軸心國,這不僅僅能通過戰爭為自己贏得話語權,也打擊軸心國的勢力,更能通過戰爭刺激本土軍工及其配套產業的發展。
從而進一步恢復國內經濟因大蕭條帶來極大的正面影響。
在這些支持鎂國參戰的政客中,就包括了當時的鎂國首席執政官羅絲服。
羅絲服曾經多次提議鎂國加入二戰,但是都被鎂國國會否決。
這就給了鎂國上演這一出“苦肉計”的最大動機。
而事實也證明鎂國珍港遭到襲擊確實激發了本國民眾的憤怒。
在珍港事變之后,鎂國國會內部也空前團結以絕對票數通過了對日宣戰的提議。
當然,這也是事后的一些分析罷了。
但如果將分析放在事前再看上一遍,就更能發現這其中的“巧合”,以及這其中極為濃重的“陰謀”氣息。
喜歡抗戰之開局讓少帥下跪請大家收藏:(www.bqgyy.com)抗戰之開局讓少帥下跪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。